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症状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2∶1,患者在出生后的5~20年多无临床症状一般于青年时期开始发病,但少数病人亦可终身无症状。好发年龄21~49岁。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是一种伴有胆汁淤积的外科胆道疾病。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可发生于除胆囊外的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但临床上具有典型的三联征者非常少见,大多数病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1、腹痛
一般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右上腹部或脐周围阵发性钝痛、胀痛或绞痛,发作时患儿非常痛苦,过后又如正常儿。有时高脂肪或多量饮食可诱发腹痛发生。幼小病儿因不会诉说,常易误诊。有的腹痛反复发作,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疼痛发作时常伴有黄疸,并可同时有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变为持续性,同时伴有发热、黄疸,提示胆管炎的表现;如突发急性腹痛并有腹膜刺激症状,常见胆总管穿孔,继发腹膜炎。
2、腹部肿块
多于右上腹部或腹部右侧有一囊性肿块,上界多为肝边缘所覆盖,大小不一。有时因胆总管下端炎症水肿的消退或胆总管末端瓣状皱襞的活瓣作用,胆汁排出则囊肿变小,黄疸亦渐消退,因此造成囊肿大小变化,在本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梭状型胆管扩张症和囊肿较小时不能触及腹部肿块。
3、黄疸
由于胆总管远端多有不同程度狭窄。胆管炎时远端黏膜水肿,使管腔更为狭窄,出现阻塞性黄疸;黄疸出现和加深说明因胆总管远端梗阻,胆汁引流不畅所致,可能是由于合并囊内感染或胰液反流所引起。当炎症好转,水肿消退,胆汁排出通畅,黄疸可缓解或消退,因此间歇性黄疸为其特点,大多数病例均存在此症状。出现黄疸时间隔期长短不一,严重黄疸可伴有皮肤瘙痒,全身不适。部分患儿黄疸加重时,粪便颜色变淡,甚至呈白陶土色,同时尿色深黄。
除3个主要症状外,合并囊肿内感染时可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亦可因炎症而引起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长期阻塞性黄疸可造成肝、胰功能损害,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发生营养不良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而引起的出血倾向。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如何正确就医8422
- 02. 肝炎康复离不开5大护理8615
- 03. 肝炎病人住院期间注意事项9114
- 04. 肝硬化腹水患者注意事项8991
- 05. 中医治疗肝病选择哪家医院7574
- 06. 正确认识丙肝8625
热门阅读
图片推荐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曾亲自试药 患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可谓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曾在1983年至1993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的姜廷良清楚地记得,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
何首乌能导致肝损伤?
何首乌能导致肝损伤?王先生有“少白头”,不知在哪听说何首乌有养血乌发的作用,于是就按照网上的方子自己熬着吃,结果到第3周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到医院检查,转氨酶高达2000,是正常人的50倍。黄
中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新思路
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叫BTG1的基因能够帮助小鼠预防脂肪肝,这为治疗脂肪肝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郭非凡教授领导完成,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信
“80后”母亲切肝救子:妈妈愿与你同“肝”共苦
31岁的罗祥珍原本以为,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给两个月大的儿子进行葛西手术后,身患胆道闭锁的儿子便会痊愈。然而,还未来得及开心,现实又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要延续儿子的生命,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于是,
联合用药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效果好
2011年底,国内明确了乙肝复发再治的定义:曾经接受过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再次复发(乙肝病毒阳性,ALT大于2倍正常值),需再次进行口服抗病毒治疗。 感染病学术年会
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
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冬季天气寒冷,温度比较低,乙肝大三阳患者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那么,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下面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冬季乙肝大三
各国肝病专家云集第五届福瑞肝纤维化论坛
第五届福瑞肝纤维化论坛于2012年5月25日—5月26日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ECHSENS公司共同主办,
转氨酶偏高需要吃降酶药吗?
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它是检测肝功能是否受损的灵敏指标。临床上检查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转氨酶偏高的现象,那么,转氨酶偏高需要吃降酶药吗?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详细介绍一下。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