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乙肝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2
浏览:
8839次
重型乙肝时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乙肝型炎的1%左右,以青壮年居多。劳累、酗酒、感染、营养不良、末期妊娠等均可促使急性肝炎的病情转重。临床可分3种类型:
(1)急性重型:又称爆发性肝坏死。起病10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从烦躁、神智不清到深度昏迷。肝脏进行性缩小,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骤降, 血氨增高,转氨酶随黄疸上升反而下降,即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后期可出现腹膜炎、出血、脑水肿及脑疝。病情危机,预后甚差。
(2)亚急性重型:即亚急性肝坏死。起病10日以上8周以内,具有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涨及出现腹水。病情不断加重,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精神神经系统表现,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预后甚差。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容易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变。
(3)慢性重型: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同亚急性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极高。
由于重型肝炎的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尽量要注意早诊早治,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1)急性重型:又称爆发性肝坏死。起病10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从烦躁、神智不清到深度昏迷。肝脏进行性缩小,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骤降, 血氨增高,转氨酶随黄疸上升反而下降,即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后期可出现腹膜炎、出血、脑水肿及脑疝。病情危机,预后甚差。
(2)亚急性重型:即亚急性肝坏死。起病10日以上8周以内,具有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涨及出现腹水。病情不断加重,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精神神经系统表现,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预后甚差。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容易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变。
(3)慢性重型: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同亚急性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极高。
由于重型肝炎的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尽量要注意早诊早治,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上一篇: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下一篇:“小三阳”有时比“大三阳”还危险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表明抗体阳性是何意思?8310
- 02. 透过两对半认识什么是乙肝大三阳9704
- 03. 肝脏综述9647
- 04. 乙肝小三阳为什么会乏力?7203
- 05. 两对半检查剖析8919
- 06. 乙肝发病与年龄有关?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