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能赶走脂肪肝?脂肪肝运动注意事项
湖北武汉一位平凡母亲“暴走七月,捐肝救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这位母亲名叫陈玉蓉,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给儿子捐献肝脏,患有重度脂肪肝的陈玉蓉每天“暴走”10公里,每餐仅进食半个拳头大的米饭团,硬是在七个月时间里让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
尽管陈女士所表现出的母性光辉和献身精神确实令人动容,但脂肪肝患者不应该简单地拷贝“暴走+最大限度节食”的模式,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免造成肝损伤加重和营养失衡。
如何判断患有脂肪肝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美国有将近1/3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我国一般人群的流行率也在15%以上。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脂肪肝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这些犹如“难兄难弟”,医学上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一组疾病。其中,单纯性脂肪肝的预后虽然效果比较好,但这样的肝脏依然处于“亚健康”状态,比正常肝脏更容易受到例如酒精、药物和缺血等损肝因素的影响。约有10%左右的单纯性脂肪肝会进展至脂肪性肝炎阶段。而这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中,将有20%~40%可进展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脂肪肝诊断标准包括: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有超重或中心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过去俗称的“GPT”)升高为主;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BMI(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亚洲成人而言,BMI≥23kg/m2提示体重超重,BMI≥25kg/m2提示轻度肥胖,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患脂肪肝后,其干预和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患者须改变生活方式、节食、运动、禁酒和戒烟,以及控制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充分进行的生活方式治疗后仍不足以恢复正常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调脂、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等。
脂肪肝运动应在晚餐1小时后
“多动”是指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的运动疗法。
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运动不足会加重脂肪肝的发展进程,严重者甚至影响肝功能;运动过度,轻则造成身体的疲劳感,重则可能加重病情,对进一步治疗不利。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发挥运动对人体的有益作用。有些脂肪肝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就可“药到病除”,而对节食和运动的坚持时断时续。孰不知在脂肪肝的治疗中,饮食、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一样重要。
运动疗法有许多种类,其中比较适合于脂肪肝治疗的是有氧训练。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特点、自身基础条件以及当前肝功能的情况各不相同,因而运动方案也各有不同,运动处方必须体现个性化。
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宜采取运动强度不大、心率变化较小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若是较年轻的脂肪肝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运动强度和心率变化较大的活动,如舞蹈和游戏等。
每天的运动时间以晚餐后隔1小时进行为好。要消除多余脂肪,每次的有氧运动时间必须达半小时以上,在此之前消耗的是糖而不是脂肪。运动频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根据需要和功能状态,每周3~7次。每日运动可产生较好的训练效应。
一般认为每周减肥的程度在1公斤左右为宜,因为快速减肥时体重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并且短时间内快速减肥有进一步加重肝损的危险。
运动的进展速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阶段:
应包括伸展体操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些活动不易引起损伤和肌肉酸痛。开始阶段的运动持续时间至少10~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此阶段持续4~6周。
(2)改善阶段:
运动强度在2~3周内逐渐增加到60%~80%的最大功能水平。
(3)维持阶段:
常在运动训练8个月后开始,在此阶段参加者的心肺功能达到满意水平,对继续增加运动负荷不感兴趣,要求运动负荷保持不变和维持健康状态。
运动方式除步行、慢跑外,应增加有兴趣的不同种类的活动,可以避免因乏味而中断运动。
运动疗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才可达到最佳的运动疗效;
(2)运动治疗前后要有准备运动,运动后要有放松运动,避免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损伤的发生;
(3)运动疗法的指导以个体教育指导为佳,根据各人的病情及体力,指导患者从较低强度的运动逐渐过渡到较大强度的运动;
(4)对已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初期运动量不宜过大,应按常规运动量减少10-20%,但运动的时间可稍许延长。其实,陈玉蓉一开始就采取每天10公里的步行锻炼在医生看来有些操之过急。
脂肪肝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协作。建议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饮食摄入量、膳食结构比例、烹调方法、运动量等,有助于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不断进行纠正,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建议广大脂肪肝患者不要简单照搬陈玉蓉“暴走+极度节食”的模式,而应学习她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正规治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脂肪肝患者日渐增长 5款食谱轻松减掉脂肪肝9940
- 02. 中度脂肪肝是什么意思?8819
- 03. 脂肪肝的综合治疗有哪些7383
- 04. 脂肪肝的病症种类有哪些8817
- 05. 脂肪肝患者的膳食要调配合理8734
- 06. 脂肪肝治疗:发现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关键基因12583
热门阅读
- 01. 蜘蛛痣:肝硬化的标签
- 02. 脂肪肝 瘦人也难逃厄运
- 03. 乙肝小三阳肝区疼痛要少吃多餐
- 04. 旅行防止感染甲肝
- 05. 肝硬化饮食的原则有哪些?调节饮食结构有利病情恢复
- 06. 丙肝很可怕 潜伏期可达20年之久
- 07. 乙肝“小三阳”,三种情况要分清
- 08. 肝硬化可伴有贫血便秘 如何饮食来降低症状
- 09. 肝炎患者应该掌握“性爱准则”
- 10. 肝腹水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
图片推荐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病患者适宜选择哪些蛋白食物?
肝病患者适宜选择哪些蛋白食物?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表现为白蛋白缺乏,肝硬化腹水的主因之一就是低蛋白血症。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也是肝病患者养肝,护肝最重要的营养素。在选用蛋白质上,
感冒药对肝功能有影响吗?
咨询:单位组织明天体检,结果我这两天正好感冒,不清楚感冒药会不会影响肝功能,所以想问问各位专家感冒药对肝功能有影响吗? 感冒药对肝功能有影响吗?专家表示:一般来讲,检查肝功能前,是不主张应用任何药物
为什么会有脂肪肝?
咨询:近期体检,我被告知患有轻度脂肪肝,我很纳闷“脂肪肝”不是富贵病吗?不是只有肥胖、经常吃肉的人才会得吗?本人体型偏瘦,平时也不爱吃肉,为什么会有脂肪肝? 为什么会有脂肪肝?首先,大家需了解“脂肪
没有批号照做广告 网上医疗广告猫儿腻多多
“治湿疹皮炎荨麻疹一朝除”、“不透析不换肾治愈肾病”、“痛风系列疗法填补医学空白”、“无痛流产妇科炎症肛肠疾病”……日前,记者登录某医药类网站时,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医疗小广告跃入眼帘,似曾相识,让人有看
你了解甲肝疫苗吗?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这种病主要是由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与病人密切接触而传。 如果得了甲肝,刚开始病人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皮肤和眼睛黄
第八届专修班圆满结束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于2013年9月13日在肝病医院隆重举行。 中医杂志社社长贾守凯主持了
肝的位置、肝的位置图和肝的解毒及其他功能
有的朋友不知道肝的位置在哪里,在此附肝的位置图一幅,方便大家了解,下面详细介绍肝的位置(肝的位置图),肝的功能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肝的位置 肝的位置在腹部的右上部,这是一个解剖学常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