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乙肝防治“跟着感觉走”的混沌状态
中华医学会2005年1月发布的《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六成乙肝患者饱受乙肝之累,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彻底改变。而且,由于国人对乙肝的认识存在太多的误区,为一些不法商家进行夸大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患者除了承受病痛折磨以外,还不得不承受来自过度诊治、经济负担等多方面的压力。
值得庆幸的是,2005年12月,我国公布了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对慢性乙肝的防治进行了明确指导。
贾继东教授,全国知名肝病防治专家,有着丰富肝病研究治疗经验,直接参与了2005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起草全过程。近日,贾教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本刊的采访,就该《指南》的制定,解答了广大读者和乙肝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需要一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但长期以来,慢性乙肝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被广告误导、治疗混乱的情况。公众一方面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同时也存在对乙肝的误解、恐惧及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心理和行为。
“在乙肝患者寻医问药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被广告误导、庸医误诊的情况并不少见。”贾教授拿出资料,解释说:“据调查,约有1/3的患者不了解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50%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乙肝是通过共同进餐及唾液来传播的;3成以上的患者治疗目标定为不切实际的‘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因此,普及乙肝防治知识,规范乙肝诊断、治疗已是刻不容缓。中国需要一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让乙肝防治从“跟着感觉走”的混沌状态中走出来。这不仅对于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000多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时刻面临乙肝威胁的健康人群来说也是休戚相关。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慢性乙肝难以根治,但可以通过控制病毒复制而控制病情。只要治疗及时、得法,乙肝病毒能得到有效抑制,病毒携带者也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看法是:对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贾教授强调说:“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那么,哪种人属于乙肝患者呢?贾教授说,那种认为乙肝大小三阳就是乙肝患者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乙肝患者是有严格的定义的,即只有转氨酶升高或肝脏组织病理学上有明显炎症坏死者才能称为乙肝患者。他说,《指南》将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血清HBsAg(表面抗原)、HBV-DNA(乙肝病毒DNA)和HBeAg(e抗原)阳性,抗-HBe(e抗体)阴性,血清ALT(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者;第二种是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者。
“什么情况下才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呢?”贾教授说:《指南》对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HBV-DNA≥105拷贝/毫升(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毫升);
(2)ALT≥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总胆红素水平应<2×ULN;
(3)如ALT <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有明显炎症坏死。
(注:2×ULN表示正常值上限的2倍,如果正常值上限为40单位,则高于80单位)
具有(1)并有(2)或(3)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那么,现在公认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如何选用呢?”
贾教授说,《指南》提到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种药各有其优缺点。前者疗程相对固定,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后者主要包括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其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其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有些病例在停药后有可能出现病情恶化。
用普通干扰素治疗,500万单位,每周3次或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12个月;若用药6个月无效,可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每周皮下注射1次,疗程1年,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整。
拉米夫定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疗1年时,如HBV-DNA 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HBeAg转阴但未出现抗-HBe 者,建议继续用药,直至HBeAg血清学转换,经监测2次,每次至少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者可以停药,但停药后需密切监测肝脏生化学和病毒学指标。
阿德福韦酯10毫克,每日1次口服。疗程参照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0.5毫克,每日1次口服(对拉米夫定耐药者用量为1毫克),疗程参照拉米夫定。
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对有肝硬化者应十分慎重。如认为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
贾教授说,据中华医学会对全国6城市中的400多名乙肝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仅有19%的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这一正确的治疗方式,而高达73%的受调查者仅采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而治疗跟着广告走的人也不少。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乙肝的治疗亟待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确实应用广泛,但有关专家讨论认为,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预防乙肝,我们能做什么
《指南》中明确指出:“HBV(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贾教授说,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中的高危人群;其次是注意传播途径的预防,比如对有创伤的操作要严格进行消毒,注意血液制品安全,防止高危性行为,阻断母婴传播等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能传染乙肝。
对慢性乙肝患者所面临的处境和压力,贾教授特别理解。他说,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也未被证实。希望普通大众认真学习《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正确认识乙肝、消除乙肝恐惧,理解和善待乙肝患者,而不要被传统观念及某些不科学的宣传所误导。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容易陷入的用药误区9330
- 02. 乙肝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用药从简勿盲目乱服9644
- 03.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9134
- 04. 素比伏治疗乙肝要坚持定期复查!8454
- 05. 孕妇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9396
- 06. 治疗性乙肝疫苗简介8659
热门阅读
- 01. 多喝牛奶或可降低肝癌 食欲明显减退当心肝癌
- 02. 这种脂肪肝会变成肝癌 大肚男人要小心
- 03. 肝血管瘤的具体护理
- 04. 肝纤维化需要做哪些检查?肝纤维化有年轻化趋势
- 05. 肝血管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 06. 如何做酒精肝的鉴别诊断
- 07. 乙肝小三阳患者能当兵吗?
- 08. 导致肝硬化的九种病因
- 09. 不惧怕耐药现象 不期望过高——乙肝抗病毒治疗两要点
- 10. 肝好眼睛就好 肝脏与健康息息相关
图片推荐
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
昨天有网友咨询: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这位网友说最近几天自己一直吃不下去饭,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有时候还觉得口干,没力气……这位网友咨询说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想知道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食欲不振是
肝病:发病隐秘的健康杀手
我最近总感觉腹部不舒服,人很疲惫,一点力气都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不想吃,还总恶心,看到油腻的一点食欲都没有,动不动拉肚子,小便黄。这是怎么回事? 前些天,笔者去采访内科中医时,聊得正起劲,一位患者刚好
爹爹喝酒喝得肝硬化胃出血 住院时还要将酒藏病床下
知道喝酒会伤身,但酒龄已有40年的刘先生却已无法自拔,甚至把喝酒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前日,当他因为肝硬化和胃出血而送进医院抢救时,跟医生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快点救救我,你不救我我就没法喝酒啦! 62岁
妊娠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
妊娠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这是很多妊娠妇女多担心的问题,也是很多妊娠妇女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患者以及家属排忧解难下面请肝病医院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和具体的分析: 首先对母体的影响:发生在妊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
有患者咨询:我是一个脂肪肝患者,在电视上看见过一个妈妈为了把肝移植给孩子,通过半年的暴走治好了脂肪肝,被称为“暴走妈妈”,我想请问专家,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针对患者的疑问,我们特邀肝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庄
多学科协作 为肝癌病人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广东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病发展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许多肝病患者担忧的问题,据统计,临床上有80%的肝癌都是从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数是肝癌晚期,
春季养肝护肝
春节养肝护肝正当时,五行中春季属木,对应肝脏,所以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时节,那么春季养肝护肝吃什么好呢?肝病医院专家介绍:春季养肝护肝饮蒲公英水养生败肝火。 春季养肝护肝:饮蒲公英水养生败肝火 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