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9002次
日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会议上,诺华制药公司举办了关于优化慢性乙肝治疗新策略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医科大学庄辉院士和印度尼西亚大学肝病部Nurul Akbar教授担任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贾继东教授、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亚洲肝病中心Emmet Keefe教授和印度尼西亚大学肝病部LA Lesmana教授分别作了报告,探讨了如何评价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以及根据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的优化治疗策略。
强效HBV DNA抑制和高HBeAg血清转换均是评价核苷(酸)类似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随着抗乙肝病毒(HBV)药物的不断涌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药物疗效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以高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为标准,而有的以强HBV DNA抑制为标准。但专家指出,一个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应兼顾二者。
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的非头对头研究分析显示,替比夫定不但可强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图1),治疗1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HBV DNA下降值分别达到6.3log10和5.5log10, 同时替比夫定具有高HBeAg血清转换率,1年的HBeAg血清转换率达25%。
同时,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注册试验GLOBE研究也显示,基线ALT≥2×ULN的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为36%,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的27%(P<0.05)。
24周HBV DNA水平可预测远期疗效,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
来自美国的Emmet B. Keeffe教授指出,现有大多数指南对应用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的介绍十分有限,同时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何时、如何监测患者;什么样的信息可以用来优化治疗等。
为何采用HBV DNA水平作为标志物
一项对26个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治疗时血清HBV DNA受抑制程度为预测长期疗效的最佳预测因子。超过3400例受试者纳入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的改变与组织学、生化和血清应答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这些资料提示,治疗引起的HBV抑制程度可用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另一项大型试验(GLOBE研究)表明,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与远期疗效相关。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300 copies/ml的HBeAg阳性患者2年HBV DNA PCR检测不到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24周时HBV DNA≥4 log10的患者,分别为83%和46%, 而耐药率则明显低于24周时HBV DNA≥4 log10的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和2%。
根据24周HBV DNA水平优化治疗方案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降低对肝移植的需求。然而,由于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及所有口服抗HBV药物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的病毒耐药性等问题阻碍了这些治疗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评价药物安全性、依从性及治疗应答,通过优化治疗方案以获得对病毒的持久抑制。
为此Emmet B. Keeffe在报告中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路线图的概念,即根据24周时HBV DNA水平预测远期的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Keeffe指出,开始治疗后,在第12周应对患者的病毒应答进行初次评估,如HBV DNA下降<1log10,则定义为原发治疗失败,对那些非依从性不佳导致的原发治疗失败患者,应改变治疗方案。而24周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根椐治疗24周时的应答,可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部分病毒学应答或不充分的病毒学应答。
完全病毒学应答
即HBV DNA 水平低于60 IU/ml (300 copies/ml)(标准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对产生完全应答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随访间隔可延长至6个月一次。
部分病毒学应答
即第24周时HBV DNA水平≥60且<2000 IU/ml(≥300且<10000 copies/ml)。应该考虑再加用一种无交叉耐药的药物,或每三个月密切随访一次,且服药时间持续到48周。假如在第48周仍是部分应答或转为不充分的应答,除非HBV DNA水平稳定下降或几乎检测不出,否则应更换治疗方案。假如在48周获得完全应答,则继续按原方案治疗。
不充分的病毒学应答
即第24周时HBV DNA水平≥2000 IU/ml(≥10000 copies/ml)。应答不充分的患者应改用一种作用更强的药物或再加用另一种无交叉耐药的药物。一旦换药,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治疗48周以上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HBV DNA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则可将复查间隔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 但伴有重大疾病的患者,不管病毒学应答情况如何,都应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
慢性乙肝治疗路线图的临床应用
最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LA Lesmana教授用一项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对治疗的优化作用。对阿德福韦酯应答欠佳的HBeAg阳性患者,即24周时HBV DNA<10000 copies/ml,换用替比夫定后可获得2.29 log10的 HBV DNA下降,而持续使用阿德福韦酯仅下降0.82 log10。两组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总之,与会专家相信,通过对乙肝治疗中新概念的介绍,进一步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管理,会提高目前的乙肝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从而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
强效HBV DNA抑制和高HBeAg血清转换均是评价核苷(酸)类似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随着抗乙肝病毒(HBV)药物的不断涌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药物疗效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以高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为标准,而有的以强HBV DNA抑制为标准。但专家指出,一个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应兼顾二者。
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的非头对头研究分析显示,替比夫定不但可强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图1),治疗1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HBV DNA下降值分别达到6.3log10和5.5log10, 同时替比夫定具有高HBeAg血清转换率,1年的HBeAg血清转换率达25%。
同时,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注册试验GLOBE研究也显示,基线ALT≥2×ULN的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为36%,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的27%(P<0.05)。
24周HBV DNA水平可预测远期疗效,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
来自美国的Emmet B. Keeffe教授指出,现有大多数指南对应用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的介绍十分有限,同时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何时、如何监测患者;什么样的信息可以用来优化治疗等。
为何采用HBV DNA水平作为标志物
一项对26个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治疗时血清HBV DNA受抑制程度为预测长期疗效的最佳预测因子。超过3400例受试者纳入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的改变与组织学、生化和血清应答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这些资料提示,治疗引起的HBV抑制程度可用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另一项大型试验(GLOBE研究)表明,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与远期疗效相关。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300 copies/ml的HBeAg阳性患者2年HBV DNA PCR检测不到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24周时HBV DNA≥4 log10的患者,分别为83%和46%, 而耐药率则明显低于24周时HBV DNA≥4 log10的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和2%。
根据24周HBV DNA水平优化治疗方案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降低对肝移植的需求。然而,由于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及所有口服抗HBV药物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的病毒耐药性等问题阻碍了这些治疗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评价药物安全性、依从性及治疗应答,通过优化治疗方案以获得对病毒的持久抑制。
为此Emmet B. Keeffe在报告中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路线图的概念,即根据24周时HBV DNA水平预测远期的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Keeffe指出,开始治疗后,在第12周应对患者的病毒应答进行初次评估,如HBV DNA下降<1log10,则定义为原发治疗失败,对那些非依从性不佳导致的原发治疗失败患者,应改变治疗方案。而24周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根椐治疗24周时的应答,可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部分病毒学应答或不充分的病毒学应答。
完全病毒学应答
即HBV DNA 水平低于60 IU/ml (300 copies/ml)(标准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对产生完全应答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随访间隔可延长至6个月一次。
部分病毒学应答
即第24周时HBV DNA水平≥60且<2000 IU/ml(≥300且<10000 copies/ml)。应该考虑再加用一种无交叉耐药的药物,或每三个月密切随访一次,且服药时间持续到48周。假如在第48周仍是部分应答或转为不充分的应答,除非HBV DNA水平稳定下降或几乎检测不出,否则应更换治疗方案。假如在48周获得完全应答,则继续按原方案治疗。
不充分的病毒学应答
即第24周时HBV DNA水平≥2000 IU/ml(≥10000 copies/ml)。应答不充分的患者应改用一种作用更强的药物或再加用另一种无交叉耐药的药物。一旦换药,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治疗48周以上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HBV DNA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则可将复查间隔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 但伴有重大疾病的患者,不管病毒学应答情况如何,都应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
慢性乙肝治疗路线图的临床应用
最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LA Lesmana教授用一项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对治疗的优化作用。对阿德福韦酯应答欠佳的HBeAg阳性患者,即24周时HBV DNA<10000 copies/ml,换用替比夫定后可获得2.29 log10的 HBV DNA下降,而持续使用阿德福韦酯仅下降0.82 log10。两组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总之,与会专家相信,通过对乙肝治疗中新概念的介绍,进一步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管理,会提高目前的乙肝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从而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
下一篇:HBV治疗的十二种错误用药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小儿黄疸型肝炎病理9754
- 02.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何特点?7482
- 03. 重视小儿外科性黄疸7221
- 04. 春季养肝吃什么蔬菜合适?7296
- 05. 替比夫定在中国的Ⅲ期临床研究2年结果揭晓8653
- 06. 中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8221
热门阅读
- 01. 眼睛出现这三种表现说明肝有问题?喝这些茶可以护肝!
- 02. 8种行为断送乙肝治疗效果 乙肝怎样治疗科学?
- 03. 生活细节防甲肝
- 04. 乙肝大三阳适合吃的6种水果
- 05. 和小三阳患者相处应注意什么呢?
- 06. 肝火旺盛的原因及调理
- 07. 肝炎患者最好不要吃腌制食品
- 08. 甲胎球蛋白与肝癌有什么关系?
- 09. 送给脂肪肝患者的二款美味
- 10. 认清肝癌症状 及早预防肝癌
图片推荐
解酒药伤肝吗?
谈生意、朋友聚会、结婚宴请……应酬中喝酒是难免的,中国自古有一个“酒”的文化,而酒文化讲的就是一个“拼”字,拼酒多了,醉酒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之解酒药成了不少人的护身符,所谓的:身揣解酒药,喝酒无忌惮。
乙肝抗病毒治疗后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无论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贺普丁、贺维力、博路定和替比夫定),无论治疗有效或无效,都必须定期复查。 抗病毒治疗后定期复查的目的,对有效的病人为了观察
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
有患者咨询:我是一个脂肪肝患者,在电视上看见过一个妈妈为了把肝移植给孩子,通过半年的暴走治好了脂肪肝,被称为“暴走妈妈”,我想请问专家,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针对患者的疑问,我们特邀肝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庄
准新娘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瞬间吓跑未婚夫
如果不是那一纸检查报告,小李还是一名幸福的待嫁新娘。由于婚前查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她遭遇男方退婚。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对方还是个医务工作者。记者调查发现,有小李一样类似遭遇的人还不少。 一纸查体
男子两年前被确诊肝癌晚期 坚持跑步让他重获新生
当有人告诉你,你的生命只剩三个月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两年前,陈烈松就经历了这一幕,医生告诉他,他被确诊肝癌中晚期,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为此,他丢了工作,开始了痛苦漫长的化疗疗程。养家的担子也落在妻子
乙肝治疗如何选药?
乙肝治疗如何选药?慢性乙肝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有乙肝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的急病乱投医,因此,胡乱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因此而耽误了病情,那么乙肝治疗如何选药呢?我们来请
蘑菇可预防肝癌吗?
咨询:我是一名在校高中生,不是很喜欢吃蔬菜,但今天妈妈告我多吃蔬菜、特别是蘑菇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癌症,因怀疑其真实性,所以想问问各位专家蘑菇可预防肝癌吗? 蘑菇可预防肝癌吗?专家表示:多吃蘑菇对肝癌的
洗牙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有多大?
洗牙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有多大?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洗牙的过程中也有可能被感染,那么洗牙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有多大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洗牙用的洁牙器械,通常都是用来清洁牙齿上的牙结石的,而牙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