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防治存在7个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7292次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公布了《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仅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每年报告的丙型肝炎病例也在逐年增高,2007年中国丙肝发病的报告人数超过10万人,在经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中占第二位。
在举办的“中国肝病论坛”上,相关人员发出呼吁:“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的关键。”
据临床调查发现,丙肝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正重视了解丙肝。防治丙肝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1.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2. 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其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疾病负担也就越重。如果丙肝患者在2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而在6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仅为20%~30%。
3. 医源性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
医源性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注射、器官移植、介入性检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这些都已成为HC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接受过内镜检查、流产、肌肉或静脉注射、美容、美甲或修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较低有关。
4. 丙型肝炎治疗未全部纳入医保。
丙型肝炎不同于乙型肝炎,多数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治愈率可达50%~70%。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5.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水平较低。
对北京、上海的一般公众调查发现,41%公众不知道丙型肝炎,知道丙型肝炎的公众中,仅10%对丙型肝炎有所了解,被调查者中83%有丙型肝炎高危因素,但仅5%检测过丙型肝炎标志物。
6. 国产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7.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较薄弱 。
丙型肝炎患者如能及早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进口的,且价格较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以上就是防治丙肝存在的问题的介绍,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完善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监测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早发现传染源,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可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在举办的“中国肝病论坛”上,相关人员发出呼吁:“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的关键。”
据临床调查发现,丙肝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正重视了解丙肝。防治丙肝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1.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2. 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其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疾病负担也就越重。如果丙肝患者在2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而在6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仅为20%~30%。
3. 医源性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
医源性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注射、器官移植、介入性检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这些都已成为HC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接受过内镜检查、流产、肌肉或静脉注射、美容、美甲或修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较低有关。
4. 丙型肝炎治疗未全部纳入医保。
丙型肝炎不同于乙型肝炎,多数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治愈率可达50%~70%。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5.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水平较低。
对北京、上海的一般公众调查发现,41%公众不知道丙型肝炎,知道丙型肝炎的公众中,仅10%对丙型肝炎有所了解,被调查者中83%有丙型肝炎高危因素,但仅5%检测过丙型肝炎标志物。
6. 国产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7.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较薄弱 。
丙型肝炎患者如能及早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进口的,且价格较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以上就是防治丙肝存在的问题的介绍,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完善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监测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早发现传染源,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可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上一篇:警惕:“洞洞族”成丙肝高危人群
下一篇:丙肝约等于艾滋病?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天津肝癌患者10%有丙肝病毒感染经历8263
- 02. 十类人是丙肝高危人群 四种途径巧妙预防丙肝10081
- 03. 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 预防丙肝远离4传播途径11635
- 04. 小结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12792
- 05. 侵入性检查时 小心感染丙肝7432
- 06. 五种人感染丙肝风险高 丙肝常见哪些传播方式9134
热门阅读
- 01. 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
- 02. 肝癌发展踪迹探查
- 03. 肝腹水患者可不可以吃蜂蜜
- 04. 数字“话”乙肝!
- 05. 肝不好的人要少吃这几种食物 多吃一口会加重病情!
- 06. 透过皮肤病看丙肝的病情变化!
- 07. 治疗丙肝 不如试试这5个食疗方
- 08. 为什么肝癌容易转移?肝癌防治的“12345”
- 09. 肝囊肿不能吃什么?
- 10. 肝囊肿者的生活调理
图片推荐
人物专访:侯金林,忙中作乐的肝病专家
约访侯金林教授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侯教授忙到什么程度,门诊、病房、研究生答辩、学术会议、接待来访学者……能完成这次采访绝对符合“百忙之中抽空接待”这句客套话。不过,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专家在为病人、为学术、为
肝伤易丧命 养肝护肝做到4要点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维护着人体的身体机能。主要负责着人体肠道内消化、代谢等多项任务,但是你知道么,肝脏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此我们要对肝进行重点防护,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下肝损伤
乙肝抗病毒新突破,三氧自体血回输
乙肝抗病毒新突破,三氧自体血回输 在慢性乙肝的综合治疗中必须强调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是引起肝脏发炎的根源,我们都知道乙肝病毒非常顽固,最头疼的问题是cccDNA病毒,而且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变异病毒,
别让“弥漫性肝病”吓着
别让“弥漫性肝病”吓着 肝脏超声是肝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很多慢性患者患者在检查后会看到报告上面写有“弥漫性肝病”或者“弥漫性肝损伤”等字样,由于患者并不了解因此总以为自己病情很严重而被吓到,那么
非接触分离技术成功切除肝肿瘤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血管丰富,功能复杂,因此,肝癌被喻为癌中之王,而巨大肝癌切除术则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地。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采用非接触分离技术,成功为一名44岁的男性
肝掌、蜘蛛痣图片
肝掌、蜘蛛痣图片,肝掌与蜘蛛痣在临床上可谓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的激素灭活障碍所致,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在诊断上应注意鉴别诊断,下面就一同来认识下肝掌及蜘蛛痣图片
肝移植成功率达95% 左半肝活体肝移植风险低
肝移植是针对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肝移植通常运用于发生严重肝脏良性疾病,比如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等,保守治疗已经无效而必须采取的治疗方法。活体肝移植已经普遍运用于临床,这
乙肝手掌发红的原因是什么?
乙肝手掌发红的原因是什么?手掌发红可能有什么原因导致?乙肝患者手掌发红是否意味着疾病的加重?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本文就乙肝手掌发红的原因做一下介绍。 就正常人手掌的颜色来看,应该是肉色中透着淡血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