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放疗再评价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8931次
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过去其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佳,主要原因是由于照射野太大而正常肝组织不能耐受肿瘤的根治剂量,使肿瘤未达致死剂量却对肝脏已经造成严重的损伤。但随着医学影像的进步,放疗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肝癌放疗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前,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国外
20世纪2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探索肝癌的放疗,当时的结论是对肝脏行放疗是危险的,因此几乎没有关于肝癌放疗的报告。
50年代后,一些应用放疗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的报告开始出现。1950年,Pohle报告,1例巨大肝癌,放疗后可缩小至不能扪及并缓解1年。1956年,Ariel指出,由于肝脏血流量大,放疗可望有效,如果癌灶和放射野较小,正常组织也可耐受放疗。1960年,Phillps等报告,如果肿瘤的照射剂量在20 Gy以上,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
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国外学者多对肝癌放疗持否定态度。70年代后,肝癌放疗方面的文献略有增加。直到90年代,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的价值不大。因此,目前欧洲、北美等关于肝癌放疗的文献数量仍十分有限。
国内
国内关于肝癌放疗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条照射及超分割放疗等变迁。早期的放疗多采用全肝照射,少数患者虽有一定效果,但放疗后多伴发黄疸和腹水,放射性肝炎也不少见。此后,放疗发展为局部肿瘤区照射,疗效较前者有所提高,副作用也有所减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较多的是肝移动条照射技术。然而,有学者指出,移动条照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在肿瘤上分割照射野,同一时间的肿瘤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在正常肝组织修复的同时,肿瘤的放射损伤也得到修复;治疗周期长,且剂量计算相对复杂。因此,移动条照射近几年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摒弃。
鉴于以上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几乎消失,多数医生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肝癌放疗技术的进步
三维适形放疗可准确地定位靶区,精确地实施放疗,现代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高桥正治就提出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概念。
90年代后期,放疗科医生开始尝试应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实现3D-CRT的技术包括X刀和γ刀等,由于定位准确,避免了大范围照射正常组织,因此可给予肿瘤区低分割大剂量照射,照射剂量较以前明显提高。
此外,如果减少肝脏的照射体积,就可提高肿瘤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率。以诱发放射性肝炎为标准,全肝、半肝及1/4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60 Gy和95 Gy。另有研究发现,全肝、1/3~2/3肝、1/3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3~4周、48~52.8 Gy/3~4周和66~72.6 Gy/4~5周,而肝癌细胞致死剂量为60 Gy/30次。
治疗方式
3D-CRT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的分割剂量可采用常规分割,即单次2 Gy,每周5次,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围计划靶区(PTV),总剂量一般为55~65 Gy;也可采用国内多数学者提倡的大分割放疗,即单次剂量4~8 Gy,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为50~80 Gy。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①癌灶<8 cm;②手术切除困难的肝门区肝癌;③合并肝硬化或其他内科疾病而不宜手术者;④术后有局部小范围复发者;⑤接受TACE后局部复发或残留者;⑥肝功能评价为Child-Pugh A级者;⑦如患者能耐受放射反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肝硬化和黄疸,无大量、中等量腹水以及无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放疗;⑧如黄疸、腹水由于肿瘤压迫肝门区引起,患者一般情况允许,也可行适形放疗。
禁忌证包括:①肝癌伴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者,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②弥漫性肝癌或巨大肿块型肝癌;③炎症型肝癌,病情危险,不宜放疗。
治疗效果
小肝癌:放疗中期疗效可媲美手术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3D-CRT治疗28例直径≤5 c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CR)率为59%,部分缓解(PR)率为37%,总有效率为96%。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5%和60%,无治疗相关死亡,疗效较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龙华对32例小肝癌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和97%。
另一项研究对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小肝癌患者行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和80.00%。
空军总医院夏廷毅等对Ⅰ/Ⅱ期肝癌患者行TACE后再应用全身γ刀技术进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均为100%(详见本期B3版)。
目前手术治疗直径≤5 cm的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为70%左右。因此,从目前的中期疗效看,放疗完全可与手术相媲美。
大肝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当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曾报告,大肝癌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32.6%、12.3%和2.5%。另有学者报告,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3.7%和16.1%。对于Ⅲ期肝癌,3D-C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1%和35%,但尚无5年生存率的报告。而全身γ刀治疗Ⅲ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8.7%、23.9%和23.9%。就3年生存率而言,3D-CRT疗效与手术相仿。
门静脉癌栓:放疗是一有效方法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2.2%~90%。目前手术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效果不理想。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程反而加快,无论采取何种外科方法取尽癌栓都十分困难,且出现癌栓时符合手术条件者很少,能够接受门静脉手术取栓者2年生存率在20%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对103例癌栓患者进行了局部放疗,31.1%癌栓CR,24.3%PR,1年生存率37.1%。对无法手术的肝癌合并癌栓者而言,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由于其是无创治疗,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肝癌放疗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前,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国外
20世纪2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探索肝癌的放疗,当时的结论是对肝脏行放疗是危险的,因此几乎没有关于肝癌放疗的报告。
50年代后,一些应用放疗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的报告开始出现。1950年,Pohle报告,1例巨大肝癌,放疗后可缩小至不能扪及并缓解1年。1956年,Ariel指出,由于肝脏血流量大,放疗可望有效,如果癌灶和放射野较小,正常组织也可耐受放疗。1960年,Phillps等报告,如果肿瘤的照射剂量在20 Gy以上,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
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国外学者多对肝癌放疗持否定态度。70年代后,肝癌放疗方面的文献略有增加。直到90年代,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的价值不大。因此,目前欧洲、北美等关于肝癌放疗的文献数量仍十分有限。
国内
国内关于肝癌放疗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条照射及超分割放疗等变迁。早期的放疗多采用全肝照射,少数患者虽有一定效果,但放疗后多伴发黄疸和腹水,放射性肝炎也不少见。此后,放疗发展为局部肿瘤区照射,疗效较前者有所提高,副作用也有所减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较多的是肝移动条照射技术。然而,有学者指出,移动条照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在肿瘤上分割照射野,同一时间的肿瘤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在正常肝组织修复的同时,肿瘤的放射损伤也得到修复;治疗周期长,且剂量计算相对复杂。因此,移动条照射近几年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摒弃。
鉴于以上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几乎消失,多数医生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肝癌放疗技术的进步
三维适形放疗可准确地定位靶区,精确地实施放疗,现代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高桥正治就提出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概念。
90年代后期,放疗科医生开始尝试应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实现3D-CRT的技术包括X刀和γ刀等,由于定位准确,避免了大范围照射正常组织,因此可给予肿瘤区低分割大剂量照射,照射剂量较以前明显提高。
此外,如果减少肝脏的照射体积,就可提高肿瘤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率。以诱发放射性肝炎为标准,全肝、半肝及1/4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60 Gy和95 Gy。另有研究发现,全肝、1/3~2/3肝、1/3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3~4周、48~52.8 Gy/3~4周和66~72.6 Gy/4~5周,而肝癌细胞致死剂量为60 Gy/30次。
治疗方式
3D-CRT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的分割剂量可采用常规分割,即单次2 Gy,每周5次,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围计划靶区(PTV),总剂量一般为55~65 Gy;也可采用国内多数学者提倡的大分割放疗,即单次剂量4~8 Gy,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为50~80 Gy。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①癌灶<8 cm;②手术切除困难的肝门区肝癌;③合并肝硬化或其他内科疾病而不宜手术者;④术后有局部小范围复发者;⑤接受TACE后局部复发或残留者;⑥肝功能评价为Child-Pugh A级者;⑦如患者能耐受放射反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肝硬化和黄疸,无大量、中等量腹水以及无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放疗;⑧如黄疸、腹水由于肿瘤压迫肝门区引起,患者一般情况允许,也可行适形放疗。
禁忌证包括:①肝癌伴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者,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②弥漫性肝癌或巨大肿块型肝癌;③炎症型肝癌,病情危险,不宜放疗。
治疗效果
小肝癌:放疗中期疗效可媲美手术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3D-CRT治疗28例直径≤5 c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CR)率为59%,部分缓解(PR)率为37%,总有效率为96%。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5%和60%,无治疗相关死亡,疗效较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龙华对32例小肝癌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和97%。
另一项研究对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小肝癌患者行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和80.00%。
空军总医院夏廷毅等对Ⅰ/Ⅱ期肝癌患者行TACE后再应用全身γ刀技术进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均为100%(详见本期B3版)。
目前手术治疗直径≤5 cm的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为70%左右。因此,从目前的中期疗效看,放疗完全可与手术相媲美。
大肝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当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曾报告,大肝癌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32.6%、12.3%和2.5%。另有学者报告,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3.7%和16.1%。对于Ⅲ期肝癌,3D-C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1%和35%,但尚无5年生存率的报告。而全身γ刀治疗Ⅲ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8.7%、23.9%和23.9%。就3年生存率而言,3D-CRT疗效与手术相仿。
门静脉癌栓:放疗是一有效方法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2.2%~90%。目前手术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效果不理想。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程反而加快,无论采取何种外科方法取尽癌栓都十分困难,且出现癌栓时符合手术条件者很少,能够接受门静脉手术取栓者2年生存率在20%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对103例癌栓患者进行了局部放疗,31.1%癌栓CR,24.3%PR,1年生存率37.1%。对无法手术的肝癌合并癌栓者而言,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由于其是无创治疗,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上一篇:肝癌,该选介入治疗吗
下一篇:肝细胞癌伴癌栓:放疗经验共享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癌可以治愈吗?早期肝癌治愈率高7521
- 02. 孤立性大肝癌可用手术切除法治疗9726
- 03. 肝癌疗效重在生存期而非大小6970
- 04. 预防小肝癌复发 中药来帮忙7452
- 05. 肝癌首选切除还是肝移植10149
- 06. 晚期肝癌危害都有什么呢!8365
热门阅读
- 01. 脸部长斑肝气郁结所致
- 02. 中度脂肪肝的饮食注意事项!
- 03. 酒精肝患者吃什么菜好?
- 04. 病毒性丙型肝炎
- 05. 注意肝癌早期症状
- 06. 阿米巴肝脓肿的五项预防措施
- 07. 如何看懂乙肝五项结果对照表
- 08. 感染甲肝有三个阶段
- 0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肝衰成功
- 10. 乙肝大三阳早期症状有哪些
图片推荐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伦敦——在2014国际肝病大会展示的一篇壁报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据专家介绍,

自制养肝明目粥
自制养肝明目粥 对于电脑工作者来说,要具备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除了平时注意卫生用眼外,日常的饮食营养是少不了的,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秋冬时节喝粥养生是最佳时机,特别是在米粥中加入一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庄险峰院长是肝病医院副院长,对治疗肝病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庄院长主要介绍了乙肝病毒的一些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肝病医院庄险峰院长指出,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血

丙肝治愈率可达85% 高危人群应早筛查早治疗
在病毒性肝炎里面,乙肝是大家最为熟知的,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另一种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感染丙型肝炎的人数

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授课《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院长,百忙之中精心准备,制作了《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的专题课件,6月25日下午对医院职工进行了培训,副院长刘敏,职能、业务

侯金林:全口服丙肝治疗药物疗效达90% 新药物还未在内地上市
2015年2月7日,由香港程思远肝炎研究基金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解放军302医院协办的“CHCF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丙型肝炎论坛”在香港隆重召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每天3两白酒 10年可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肝硬化的种类很多,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是比较常见的。下面,肝病医院专家对酒精性肝硬化做个简单介绍。 酒精性肝硬化与大量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上,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经常饮用咖啡或可使肠壁渗透性减弱并可能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同时,在某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