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放疗再评价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8921次
        
			
				
                	 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过去其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佳,主要原因是由于照射野太大而正常肝组织不能耐受肿瘤的根治剂量,使肿瘤未达致死剂量却对肝脏已经造成严重的损伤。但随着医学影像的进步,放疗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肝癌放疗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前,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国外
20世纪2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探索肝癌的放疗,当时的结论是对肝脏行放疗是危险的,因此几乎没有关于肝癌放疗的报告。
50年代后,一些应用放疗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的报告开始出现。1950年,Pohle报告,1例巨大肝癌,放疗后可缩小至不能扪及并缓解1年。1956年,Ariel指出,由于肝脏血流量大,放疗可望有效,如果癌灶和放射野较小,正常组织也可耐受放疗。1960年,Phillps等报告,如果肿瘤的照射剂量在20 Gy以上,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
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国外学者多对肝癌放疗持否定态度。70年代后,肝癌放疗方面的文献略有增加。直到90年代,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的价值不大。因此,目前欧洲、北美等关于肝癌放疗的文献数量仍十分有限。
国内
国内关于肝癌放疗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条照射及超分割放疗等变迁。早期的放疗多采用全肝照射,少数患者虽有一定效果,但放疗后多伴发黄疸和腹水,放射性肝炎也不少见。此后,放疗发展为局部肿瘤区照射,疗效较前者有所提高,副作用也有所减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较多的是肝移动条照射技术。然而,有学者指出,移动条照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在肿瘤上分割照射野,同一时间的肿瘤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在正常肝组织修复的同时,肿瘤的放射损伤也得到修复;治疗周期长,且剂量计算相对复杂。因此,移动条照射近几年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摒弃。
鉴于以上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几乎消失,多数医生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肝癌放疗技术的进步
三维适形放疗可准确地定位靶区,精确地实施放疗,现代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高桥正治就提出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概念。
90年代后期,放疗科医生开始尝试应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实现3D-CRT的技术包括X刀和γ刀等,由于定位准确,避免了大范围照射正常组织,因此可给予肿瘤区低分割大剂量照射,照射剂量较以前明显提高。
此外,如果减少肝脏的照射体积,就可提高肿瘤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率。以诱发放射性肝炎为标准,全肝、半肝及1/4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60 Gy和95 Gy。另有研究发现,全肝、1/3~2/3肝、1/3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3~4周、48~52.8 Gy/3~4周和66~72.6 Gy/4~5周,而肝癌细胞致死剂量为60 Gy/30次。
治疗方式
3D-CRT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的分割剂量可采用常规分割,即单次2 Gy,每周5次,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围计划靶区(PTV),总剂量一般为55~65 Gy;也可采用国内多数学者提倡的大分割放疗,即单次剂量4~8 Gy,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为50~80 Gy。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①癌灶<8 cm;②手术切除困难的肝门区肝癌;③合并肝硬化或其他内科疾病而不宜手术者;④术后有局部小范围复发者;⑤接受TACE后局部复发或残留者;⑥肝功能评价为Child-Pugh A级者;⑦如患者能耐受放射反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肝硬化和黄疸,无大量、中等量腹水以及无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放疗;⑧如黄疸、腹水由于肿瘤压迫肝门区引起,患者一般情况允许,也可行适形放疗。
禁忌证包括:①肝癌伴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者,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②弥漫性肝癌或巨大肿块型肝癌;③炎症型肝癌,病情危险,不宜放疗。
治疗效果
小肝癌:放疗中期疗效可媲美手术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3D-CRT治疗28例直径≤5 c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CR)率为59%,部分缓解(PR)率为37%,总有效率为96%。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5%和60%,无治疗相关死亡,疗效较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龙华对32例小肝癌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和97%。
另一项研究对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小肝癌患者行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和80.00%。
空军总医院夏廷毅等对Ⅰ/Ⅱ期肝癌患者行TACE后再应用全身γ刀技术进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均为100%(详见本期B3版)。
目前手术治疗直径≤5 cm的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为70%左右。因此,从目前的中期疗效看,放疗完全可与手术相媲美。
大肝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当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曾报告,大肝癌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32.6%、12.3%和2.5%。另有学者报告,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3.7%和16.1%。对于Ⅲ期肝癌,3D-C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1%和35%,但尚无5年生存率的报告。而全身γ刀治疗Ⅲ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8.7%、23.9%和23.9%。就3年生存率而言,3D-CRT疗效与手术相仿。
门静脉癌栓:放疗是一有效方法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2.2%~90%。目前手术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效果不理想。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程反而加快,无论采取何种外科方法取尽癌栓都十分困难,且出现癌栓时符合手术条件者很少,能够接受门静脉手术取栓者2年生存率在20%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对103例癌栓患者进行了局部放疗,31.1%癌栓CR,24.3%PR,1年生存率37.1%。对无法手术的肝癌合并癌栓者而言,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由于其是无创治疗,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肝癌放疗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前,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国外
20世纪2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探索肝癌的放疗,当时的结论是对肝脏行放疗是危险的,因此几乎没有关于肝癌放疗的报告。
50年代后,一些应用放疗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的报告开始出现。1950年,Pohle报告,1例巨大肝癌,放疗后可缩小至不能扪及并缓解1年。1956年,Ariel指出,由于肝脏血流量大,放疗可望有效,如果癌灶和放射野较小,正常组织也可耐受放疗。1960年,Phillps等报告,如果肿瘤的照射剂量在20 Gy以上,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
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国外学者多对肝癌放疗持否定态度。70年代后,肝癌放疗方面的文献略有增加。直到90年代,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放疗对肝癌的价值不大。因此,目前欧洲、北美等关于肝癌放疗的文献数量仍十分有限。
国内
国内关于肝癌放疗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条照射及超分割放疗等变迁。早期的放疗多采用全肝照射,少数患者虽有一定效果,但放疗后多伴发黄疸和腹水,放射性肝炎也不少见。此后,放疗发展为局部肿瘤区照射,疗效较前者有所提高,副作用也有所减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较多的是肝移动条照射技术。然而,有学者指出,移动条照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在肿瘤上分割照射野,同一时间的肿瘤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在正常肝组织修复的同时,肿瘤的放射损伤也得到修复;治疗周期长,且剂量计算相对复杂。因此,移动条照射近几年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摒弃。
鉴于以上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放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几乎消失,多数医生认为放疗对肝癌没有作用。
肝癌放疗技术的进步
三维适形放疗可准确地定位靶区,精确地实施放疗,现代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高桥正治就提出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概念。
90年代后期,放疗科医生开始尝试应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实现3D-CRT的技术包括X刀和γ刀等,由于定位准确,避免了大范围照射正常组织,因此可给予肿瘤区低分割大剂量照射,照射剂量较以前明显提高。
此外,如果减少肝脏的照射体积,就可提高肿瘤照射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率。以诱发放射性肝炎为标准,全肝、半肝及1/4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60 Gy和95 Gy。另有研究发现,全肝、1/3~2/3肝、1/3肝放射耐受剂量分别为30 Gy/3~4周、48~52.8 Gy/3~4周和66~72.6 Gy/4~5周,而肝癌细胞致死剂量为60 Gy/30次。
治疗方式
3D-CRT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的分割剂量可采用常规分割,即单次2 Gy,每周5次,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围计划靶区(PTV),总剂量一般为55~65 Gy;也可采用国内多数学者提倡的大分割放疗,即单次剂量4~8 Gy,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为50~80 Gy。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①癌灶<8 cm;②手术切除困难的肝门区肝癌;③合并肝硬化或其他内科疾病而不宜手术者;④术后有局部小范围复发者;⑤接受TACE后局部复发或残留者;⑥肝功能评价为Child-Pugh A级者;⑦如患者能耐受放射反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肝硬化和黄疸,无大量、中等量腹水以及无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放疗;⑧如黄疸、腹水由于肿瘤压迫肝门区引起,患者一般情况允许,也可行适形放疗。
禁忌证包括:①肝癌伴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者,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②弥漫性肝癌或巨大肿块型肝癌;③炎症型肝癌,病情危险,不宜放疗。
治疗效果
小肝癌:放疗中期疗效可媲美手术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3D-CRT治疗28例直径≤5 c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CR)率为59%,部分缓解(PR)率为37%,总有效率为96%。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5%和60%,无治疗相关死亡,疗效较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龙华对32例小肝癌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和97%。
另一项研究对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小肝癌患者行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和80.00%。
空军总医院夏廷毅等对Ⅰ/Ⅱ期肝癌患者行TACE后再应用全身γ刀技术进行3D-CRT治疗,1、2、3年生存率均为100%(详见本期B3版)。
目前手术治疗直径≤5 cm的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为70%左右。因此,从目前的中期疗效看,放疗完全可与手术相媲美。
大肝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当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曾报告,大肝癌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32.6%、12.3%和2.5%。另有学者报告,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3.7%和16.1%。对于Ⅲ期肝癌,3D-C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1%和35%,但尚无5年生存率的报告。而全身γ刀治疗Ⅲ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8.7%、23.9%和23.9%。就3年生存率而言,3D-CRT疗效与手术相仿。
门静脉癌栓:放疗是一有效方法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2.2%~90%。目前手术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效果不理想。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程反而加快,无论采取何种外科方法取尽癌栓都十分困难,且出现癌栓时符合手术条件者很少,能够接受门静脉手术取栓者2年生存率在20%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对103例癌栓患者进行了局部放疗,31.1%癌栓CR,24.3%PR,1年生存率37.1%。对无法手术的肝癌合并癌栓者而言,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由于其是无创治疗,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上一篇:肝癌,该选介入治疗吗
        下一篇:肝细胞癌伴癌栓:放疗经验共享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亚欧肝病“911生物疫苗疗法”研讨会在京召开11627
- 02. 男性预防肝癌三个金点子11931
- 03. 中医治肝癌有什么有点?9528
- 04. 中晚期肝癌治疗不是临终的关怀6994
- 05. 缓解肝癌疼痛有四法 肝癌学些这些保养方法11776
- 06. 肝癌病人的生活怎么有效护理9350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 清明养肝多吃“黑”!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联系QQ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