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甲肝及其检查与诊断
甲肝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HAV是1973年由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方法在急性肝炎病人中发现的, 分为7个基因型,目前我国已分离的HAV均为Ⅰ型。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存活1周,干粪中25℃能存活30日,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泥土中可存活数月。甲肝病毒加热60℃30分钟或100℃1分钟才能完全灭活。
传染源 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潜伏期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粪便传染性明显减弱。
传播途径 系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散发性发病,输血后患病极为罕见。
易感人群 成人多因早年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初接触HAV的儿童易感性强。我国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年次之。患病后免疫力持久,秋冬季发病率较高。
甲肝检查(实验室)
1.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见异性淋巴细胞。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在黄疸前期开始呈阳性反应,是早期诊断依据,急性黄疸型血清球蛋白常见轻度升高,但随病情恢复而逐渐恢复。急性无黄疸型和亚临床病例肝功能改变以单项ALT轻、中度升高为特点。急性淤胆型血清T.Bil显著升高而ALT仅轻度升高,同时伴有血清ALP及GGT明显升高。
2.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目前,临床主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血清IgM型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血清抗-HAV IgG出现于病程恢复期,较持久,甚至终生阳性,是获得免疫力的标志,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诊断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参考当地流行病情,病前有无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史及个人接触史,集体的食物卫生状况。在黄疸前期获得诊断为早期诊断,此期表现似“感冒”或“急性胃肠炎”如尿色变为深黄则为疑似本病的首要线索,可将本病早期特征总结为“热褪黄疸型,症状有所减”。急性无黄疸型及亚临床型病例不易早期发现,其诊断主要依据是肝功能。
甲肝治疗 因本病系自限性,且尚无有效抗病毒疗法,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附加充足的维生素。进食少时可静脉补充热量和营养。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有这些表现小心是甲肝 甲肝不治疗能自己好吗9806
- 02. 孩子不爱吃肉警惕甲肝 甲肝大概多久能好?10221
- 03. 甲肝3期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12330
- 04. 甲型肝炎应做哪些检查8901
- 05.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12760
- 06. 甲肝患者可以实现痊愈 预防甲肝还是要这样做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