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线路图让乙肝治疗更加个体化
2007年7月5日至8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大会召开期间,搜狐健康就现阶段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肝病学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中国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候金林教授以及国际著名肝病专家Nicholas教授。乙肝治疗线路图概念的提出、对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问题的处理以及对于抗病毒药物使用的经验积累成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另外,Nicholas教授也详细介绍了诺华在治疗病毒性肝炎领域的研究重点。
乙肝治疗线路图的明确
乙肝治疗线路图
现在医学界提出了一个“乙肝治疗线路图”的观念,主要是把病人抗病毒治疗半年(24周)时的病毒DNA水平作为决策点,来预测治疗一年和两年时的效果。如果治疗半年时病毒载量越低,则一年和两年时疗效就越好,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治疗半年时病毒载量不能降到低水平,则表示现有的治疗方案并不理想,可以考虑调整治疗策略。
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的临床实验,实验进行了用药24周时HBV DNA值与1年和2年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同时贾继东教授也指出,乙肝治疗线路图同样适用于别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且有一定的证据证明了这个观点。
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耐药
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在短期内可起到明显的效果,但其缺点在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像“大三阳”病人至少要吃两年或更长,“小三阳”病人疗程则更长,疗效欠佳者还得继续用药。此外,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很可能出现耐药的情况,停药后病情很容易反弹。今年被批准用于临床的替比夫定,虽然具有比拉米夫定更强的抑制病毒能力和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的双重作用,但也存在着耐药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和医生心里一定要有底,高度重视耐药,要让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人充分了解这一重要信息。
虽然乙肝耐药问题在临床上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所幸的是,抗病毒药物种类正在增加。据悉,最早的抗病毒药物只有拉米夫定,但是,现在“抗病毒药物家族”已经“发展壮大”,已有6种药物被中国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按照现在抗病毒治疗的水平,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耐药,完全可更换药物或加药,实行联合治疗。侯金林教授说,将来选择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时,可能在治疗的刚开始就是几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既可有效减少耐药,也可增强疗效;而现在一般是在病人发生耐药迹象的时候,才选择换药或者联合用药,并且治疗线路图的提出也对换药或者联合用药提供了一些参考。
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停药重要标志
侯金林教授指出,大三阳乙肝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一个很重要的停药标准就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如果患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再巩固6到8个月,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停药,但是总的疗程一定要大于2年,这种情况下,50%到80%的乙肝患者会病情稳定,如果没有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就不能停药。
在所有的核苷酸类药物中替比夫定具有最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年,在治疗开始时ALT大于或等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治疗人群中,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可达到36%,显著优于拉米夫定27%的血清学转换率。
诺华未来将有更多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
据Nicholas教授介绍,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诺华非常重视在病毒性肝炎领域的研究,未来几年将有一批新的药物投入临床,例如在丙肝方面,正在进行着两个长效干扰素的临床试验,这个长效干扰素比现有的长效干扰素能维持更长时间,可以分别达到2倍和4倍,在未来,这种长效干扰素也可能应用于乙肝的治疗,并且也肯定了今年在中国上市的乙肝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在抗病毒方面和血清学转换方面的优势。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治疗 关注这九大要点7644
- 02. 乙肝治疗耐药不可怕,可怕的是耐药“妖魔化”7422
- 03. 认识乙肝不要偏听偏信9635
- 04. 治疗乙肝可用的中西药物有哪些4026
- 05. 什么是治疗性乙肝疫苗7437
- 06. 乙肝要治疗到何种程度? 肝功能和转阴是治疗分水岭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