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用药何时了?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9510次
很多乙肝患者不愿接受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他们认为若选择核苷类似物的话,意味着长期吃药,很难停下来,如同上了“贼船”。然而,实际上,口服核苷类似物也不一定终生服药。服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一般服药时间都要求二年以上,大三阳患者需服药至转为小三阳,再维持1年后,可考虑停药,否则,过早停药,病毒将反弹。而小三阳患者,服药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方可停药。肝硬化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乙肝顽疾治疗起来非常困难,主要是没有特效药物将乙肝病毒一举歼灭,目前杀病毒的药物包括两大类,即干扰素类药物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干扰素作用较广泛,除了抗病毒还有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作用,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高于核苷(酸)类药物,适合于年轻的、肝功能处于代偿期、高转氨酶、中低水平乙肝病毒DNA并希望接受短期疗程治疗的患者,但其耐受性差,副作用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定期监测。疗程一般为48周。核苷(酸)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起作用,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强于干扰素,但e抗原血清转换率相对较低。 这二类药物并非特效药物,疗效也不是100%,只有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正确坚持治疗方可奏效,获得彻底治愈的概率10%左右,基本治愈的概率为50%左右。
干扰素α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在国内外均有大量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报道,临床应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对而言,此类药物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增强患者对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使之获得持续应答,并且能在停药后维持免疫应答,减少复发率。一般来说,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新近研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 α)由于延长了干扰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减少了药物峰谷浓度差,稳定药物的有效浓度,因而提高了疗效。干扰素的优点:①疗程相对地固定,而核苷类药物的疗程则相对不固定;②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乙肝时,其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由HBeAg转换为抗-HBe),一旦取得,就比较持久,有人认为干扰素有“后续作用”,停药后仍有“转阴”效果;③病毒耐药变异少,复发率低,而核苷类药物在停药后多有复发。④儿童和未生育的青少年优先考虑使用干扰素。⑤最好用于没有乙肝家族史的后天感染者。缺点:①对HBV DNA的抑制没有核苷类药物强和快;②需要注射给药,不方便,而核苷类药物为口服,每天1片,非常方便;③不良反应明显,如发烧、身痛、关节痛、疲乏、掉头发等,有骨髓抑制现象(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还可发生精神异常如妄想等.④另外一个重要缺点是适应症没有核苷类药物宽广,肝功处于失代偿期(包括晚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不能应用,乙肝合并妊娠也不能用干扰素。
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涉及的病人数量多,范围广,包括不同区域和人种,持续时间长,有的研究已经有长达10年的结果。研究的对象包括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肝移植患者等。研究方法科学、客观。核苷(酸)类似物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缺点是:由于难以彻底清除病毒,需要长期用药,但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耐药突变,且耐药率逐年升高。总体来说,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迅速下降,部分患者可降至检测范围以下(PCR法),ALT水平下降或复常,HBeAg阳性的部分患者出现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指数改善。长期治疗和耐药突变监测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同干扰素相比较,核苷(酸)类似物具有以下优点:(1)起效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抑制HBV复制,达到血清HBV DNA测不到的水平。(2)口服给药,服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干扰素需要注射,还需要低温保存(冰箱冷藏),如果经常出差就很难应用了。(3)副作用极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即使晚期肝硬化患者也能安全使用。(4)价格比干扰素便宜,治疗期间的花费比干扰素少得多。但是核苷(酸)类似物仅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不是杀灭病毒,停药后容易复发,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没有确定的疗程。再有,这类药物可引起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一旦出现耐药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多重耐药,进一步治疗就会非常棘手。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的适应人群较为广泛,如果是成年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肝功反复异常即可使用,包括慢性乙肝、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但是核苷类似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殖毒性,所以育龄妇女和未婚女性应该慎重使用。另外慢性肾炎、肾功有问题者,不宜选用阿德福韦。高强度体力劳动者不宜使用替比夫定。在美国和欧洲,因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除了用于在化疗或怀孕过程中需进行短期抗病毒预防治疗的患者、HBV/HIV共同感染者外,不推荐作为一线用药。在亚太地区包括我国,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较强较快,价格低,安全性好,治疗各种HBV相关病症的资料完整,目前仍然是抗HBV治疗的一线用药。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低,同其他核苷类药物无交叉耐药,与其他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是目前耐药病人的一种选择。抗病毒作用弱和肾毒性是其主要缺点,在欧美替诺夫韦已逐步替代了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抑制HBVDNA作用强而迅速,而且耐药率在四种核苷(酸)类药物中最低,比较适用于病毒载量高急需快速抑制的核苷初治病人,拉米夫定耐药后选择恩替卡韦,不仅剂量要加倍,还容易发生耐药,因此不是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的理想选择。 替比夫定抑制病毒效能优于拉米夫定,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高于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有交叉耐药。
乙肝顽疾治疗起来非常困难,主要是没有特效药物将乙肝病毒一举歼灭,目前杀病毒的药物包括两大类,即干扰素类药物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干扰素作用较广泛,除了抗病毒还有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作用,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高于核苷(酸)类药物,适合于年轻的、肝功能处于代偿期、高转氨酶、中低水平乙肝病毒DNA并希望接受短期疗程治疗的患者,但其耐受性差,副作用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定期监测。疗程一般为48周。核苷(酸)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起作用,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强于干扰素,但e抗原血清转换率相对较低。 这二类药物并非特效药物,疗效也不是100%,只有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正确坚持治疗方可奏效,获得彻底治愈的概率10%左右,基本治愈的概率为50%左右。
干扰素α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在国内外均有大量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报道,临床应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对而言,此类药物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增强患者对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使之获得持续应答,并且能在停药后维持免疫应答,减少复发率。一般来说,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新近研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 α)由于延长了干扰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减少了药物峰谷浓度差,稳定药物的有效浓度,因而提高了疗效。干扰素的优点:①疗程相对地固定,而核苷类药物的疗程则相对不固定;②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乙肝时,其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由HBeAg转换为抗-HBe),一旦取得,就比较持久,有人认为干扰素有“后续作用”,停药后仍有“转阴”效果;③病毒耐药变异少,复发率低,而核苷类药物在停药后多有复发。④儿童和未生育的青少年优先考虑使用干扰素。⑤最好用于没有乙肝家族史的后天感染者。缺点:①对HBV DNA的抑制没有核苷类药物强和快;②需要注射给药,不方便,而核苷类药物为口服,每天1片,非常方便;③不良反应明显,如发烧、身痛、关节痛、疲乏、掉头发等,有骨髓抑制现象(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还可发生精神异常如妄想等.④另外一个重要缺点是适应症没有核苷类药物宽广,肝功处于失代偿期(包括晚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不能应用,乙肝合并妊娠也不能用干扰素。
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涉及的病人数量多,范围广,包括不同区域和人种,持续时间长,有的研究已经有长达10年的结果。研究的对象包括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肝移植患者等。研究方法科学、客观。核苷(酸)类似物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缺点是:由于难以彻底清除病毒,需要长期用药,但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耐药突变,且耐药率逐年升高。总体来说,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迅速下降,部分患者可降至检测范围以下(PCR法),ALT水平下降或复常,HBeAg阳性的部分患者出现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指数改善。长期治疗和耐药突变监测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同干扰素相比较,核苷(酸)类似物具有以下优点:(1)起效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抑制HBV复制,达到血清HBV DNA测不到的水平。(2)口服给药,服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干扰素需要注射,还需要低温保存(冰箱冷藏),如果经常出差就很难应用了。(3)副作用极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即使晚期肝硬化患者也能安全使用。(4)价格比干扰素便宜,治疗期间的花费比干扰素少得多。但是核苷(酸)类似物仅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不是杀灭病毒,停药后容易复发,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没有确定的疗程。再有,这类药物可引起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一旦出现耐药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多重耐药,进一步治疗就会非常棘手。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的适应人群较为广泛,如果是成年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肝功反复异常即可使用,包括慢性乙肝、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但是核苷类似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殖毒性,所以育龄妇女和未婚女性应该慎重使用。另外慢性肾炎、肾功有问题者,不宜选用阿德福韦。高强度体力劳动者不宜使用替比夫定。在美国和欧洲,因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除了用于在化疗或怀孕过程中需进行短期抗病毒预防治疗的患者、HBV/HIV共同感染者外,不推荐作为一线用药。在亚太地区包括我国,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较强较快,价格低,安全性好,治疗各种HBV相关病症的资料完整,目前仍然是抗HBV治疗的一线用药。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低,同其他核苷类药物无交叉耐药,与其他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是目前耐药病人的一种选择。抗病毒作用弱和肾毒性是其主要缺点,在欧美替诺夫韦已逐步替代了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抑制HBVDNA作用强而迅速,而且耐药率在四种核苷(酸)类药物中最低,比较适用于病毒载量高急需快速抑制的核苷初治病人,拉米夫定耐药后选择恩替卡韦,不仅剂量要加倍,还容易发生耐药,因此不是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的理想选择。 替比夫定抑制病毒效能优于拉米夫定,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高于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有交叉耐药。
上一篇:治疗乙肝,前半年是关键
下一篇:乙肝治疗忌“掩耳盗铃”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专家回复乙肝疾病患者问题4963
- 02. 治疗乙肝抗病毒的最佳时间6174
- 03. 乙肝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怎么办 可考虑联合抗病毒治疗13845
- 04. 肝病治疗必看六原则!6819
- 05. 乙肝治疗要坚持“三少”原则10386
- 06. 慢乙肝的诊断标准!7164
热门阅读
- 01. 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肝硬化如何长期用药?
- 02. 乙肝疫苗加强针不是必须打的!
- 03. 乙肝携带者的传播途径
- 04. 肝血管瘤吃什么好 肝血管瘤饮食注意事项
- 05. 专家教你如何有效预防乙肝
- 06. 有利于肝硬化康复的几种蔬菜
- 07. 列举慢性肝炎的发病症状
- 08. 丙肝病毒潜伏期到底多久呢
- 09. 酒精肝是酒精中毒引起的吗?
- 10. 女性感染乙肝的疑问
图片推荐
我国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中药贸易中,80%的中药是日本产的,德国的中草药年销售额为22亿美元,人均消耗中草药约36.55美元,远高于作为中医药发祥地的中国。”这个尴尬的现实让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很纠结。他指出,这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但并不等于是乙肝就一定会形成肝硬化,相对来说,慢性乙肝性肝炎患者发展肝硬化的比率比一般人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乙肝患者如何
乙肝腹胀腹痛的原因?
腹胀腹痛可谓是临床上乙肝患者多见的主诉症状,那为什么会引起腹胀腹痛的不适症状呢?乙肝腹胀腹痛的原因?借此听听肝病专家对此的介绍吧。 乙肝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而肝脏本身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
小伙吃海鲜“摊上事儿” 军医支招远离戊肝
万万没想不到啊,自己这么强壮的身体也抵挡不住戊肝病毒的侵袭,这下摊上事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80后林先生,看着自己检查结果,自嘲着和自己开起了玩笑。 3月12日下午,林先生的大学同学出差路过宁波,下车
肝硬化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往往死于并发症,对于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不可忽视。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 中医治慢肝的特色与优势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西医治疗上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存在病毒变异及不良反应较大等诸多问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美国的世界肝病权威汉斯
乙肝大三阳可以喝红酒吗?
家里备有很多红酒,吃饭的时候会喝;朋友来了也会喝;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也会喝点....红酒成为欧阳女士的一部分,但最近去医院体检时发现,自己竟然是乙肝大三阳!医生建议要戒酒,白酒我不喝,那红酒呢?乙肝大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脂肪肝患者除了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对于促进病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脂肪肝不宜吃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