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五大切面为您解读干扰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教授 肖杰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约有60%~7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遭到乙肝病毒的“入侵”,并且有一部分人会演变成为慢性感染。在我国,发生慢性感染的人数已超过1.2亿。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可以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
但是,没有特效药,并不等于说乙肝就是“不治之症”。也正因为没有能够一统天下的药物问世,那么出现“群雄并起,逐鹿乙肝”的局面就势在必然。中药西药民族方药,单方复方祖传秘方,针对乙肝的各类医药广告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令广大乙肝患者茫然无所适从。
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将病毒从体内清除,或彻底抑制其复制增殖。抗乙肝病毒虽有有效药物,但尚无满意的特效药。“有效”是指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复制,“非特效”就是未能杀灭及清除病毒。目前,干扰素仍是抗乙肝病毒的主要药物。
干扰素的由来
1957年英国专家发现干扰素,至今已有40多年。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毒物质。开始使用的人血制备的干扰素成本非常昂贵,但临床应用的研究已发现其对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
1976年开始以干扰素进行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19世纪80年代生产重组干扰素以来,大量慢性乙肝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故经验已渐趋成熟。
用于抗肝炎病毒的主要是α-干扰素。β-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与α-干扰素相似,但由于β-干扰素在肌肉内极易被破坏,必须由静脉滴注给药,进入血液内亦易被灭活,因而临床上少用。而γ-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微弱,不宜用做乙肝抗病毒治疗,但其抗肿瘤的作用较强。
用药的指征
由于机体对干扰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感染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也是众多患者关注的问题。医学专家认为,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适合干扰素治疗:①乙肝病毒复制,其标志是e抗原及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②肝脏有炎症改变,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
上述治疗指征考虑到影响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
1.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此类多由母婴传播的感染者,感染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亦难以奏效。
2.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病程少于7年,尤其在两年以内者,e抗原为阳性及HBV DNA低水平阳性,ALT增高,或女性患者等,疗效较好。
3.e抗原阴性或e抗体阳性而HBV DNA阳性,ALT增高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效,但疗效稍逊。
4.乙肝肝硬化而无腹水、黄疸、脑病、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考虑用干扰素治疗。由于此类患者HBV DNA可能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疗效受影响而减低。
方法与效果
国内外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案已有共识。国内当前通行的方法是:每周3次,每次500万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至1年。疗程结束时,e抗原及HBV DNA转阴、ALT恢复正常者可达50%,大多数疗效能持续稳定,约有10%在一年内可复发,一年后还可有不到10%的病人不能维持此效果。
抗病毒治疗除抑制病毒外,尚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对减少及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均有作用。因此,符合治疗指征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
不良反应与处理
使用干扰素会出现不良反应,令一些患者闻之却步,不敢使用。其实只要合理处理,绝大多数(约95%)患者都可以顺利完成疗程。
治疗初期常见感冒样症状,多在注射后3~4个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和肌痛,亦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可以预先给予解热镇痛剂使其缓解,一般于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
开始治疗的2~3个月内可有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下降明显时停药观察,一般可自行恢复。
国外重视出现情绪改变、精神压抑和忧郁等不良反应,但国内罕有出现此类精神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则应停药。若仅有失眠,对症治疗即可,不必停药。
此外,尚可出现脱发、轻度皮疹,这种情况一般不必停药。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如肾病、心律失常、甲状腺炎、糖尿病等,均应停药观察及做相应治疗。
提高疗效的探索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是一种有效药物,但疗效尚不满意,如何提高其疗效,是当前大家关注的问题,有几种方法正在研究当中。
干扰素的“诱导治疗” 开始治疗半个月或1个月,加大剂量和每日注射1次,使干扰素在血中维持较高和稳定的浓度。以后再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3次。此法可能使疗效有所提高,但不良反应亦会增加和加重。
长效干扰素 以聚乙二醇(PEG)制备PEG化干扰素,能延长干扰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对病毒发挥稳定的抑制作用,提高疗效,且可每周注射1次。其制剂尚需临床观察验证。
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干扰素联合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日达仙)、胸腺肽等,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如拉咪夫定、利巴韦林等,均有在临床应用。有资料认为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但尚待进一步科学验证。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7类药肝炎患者需慎用!9916
- 02. 肝癌男子狂补蛋白粉 在家跳脱衣舞似疯了7700
- 03. 患上药物性肝病该怎么办?13515
- 04. 肝内胆管结石应该如何治疗7726
- 05. 肝脾肿大如何治疗?7342
- 06.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到肝病医院调研8939
热门阅读
- 01. 肝血管瘤患者常见的病因
- 02. 乙肝病人不宜房事过度
- 03. 警惕!酒精肝损伤不容小瞧
- 04. 早打乙肝疫苗,宝宝乙肝可防
- 05. 抽烟者多吃萝卜青菜护肝?坏习惯让你患上肝病
- 06. 患上乙肝大三阳早期症状有哪些
- 07. 肝病护理的三要素
- 08. 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食以平淡为主
- 09. 什么是海王?海王是什么意思梗,网络流行词海王介绍
- 10. 肝炎患者在出院后该怎么护理呢
图片推荐
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
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乙肝五项是每年体检必做的一项检查,那么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1、乙肝五项检查前要空腹,虽然乙肝五项检查与肝功能检查具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空腹饮食上没有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因临床很多人都对癌症不是很了解,总认为癌症是不可能治愈的,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那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呢?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呢?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肝病医院专家表示: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右肝血管瘤
右肝血管瘤——肝脏的良性肿瘤,发展缓慢,一般肝血管瘤瘤体本身不发生癌变,且愈后良好。 右肝血管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呈单发性,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右肝血管瘤——多
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 有肝损伤风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存在两重性,它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偏性和毒副作用。而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通报了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的肝损伤风险。这一消息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注意,毕竟,何首
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
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防止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那么正常人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我们来了解一下
乙肝治疗没效果怎么办?
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其病程较长,且久治不愈,易反复发作,因此,很多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放弃了治疗,反而加速病情的发展,导致病情的恶化。那么,乙肝治疗没效果怎么办?肝病医院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www红色一片在线观看完整版大全-.www红色一片高清无删减免费观看完整版午夜福利大全
.www红色一片能够让你实现艾草仙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是年轻人手机在线观看高清福利大片的必备神器。.www红色一片里面还有二十岁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哦,简直就是你的私人影院,想看什么午夜福利高清影视,只
全球55%的肝癌患者在中国!
肝脏与心脏一样,是支撑生命大厦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也是人们一直把心肝并称谓之宝贝的原因。 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癌也是排名前列的三大癌种之一。肝癌与其他所有癌症一样,整个发病过程通常都是缓慢的,因此,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