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分析
乙型肝炎病人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免疫反应清除肝细胞内病毒及其抗原的间接结果。研究证明血中存在的多聚人血清白蛋白(dhsa),在正常情况下为肝细胞所清除。同时发现hbv与肝细胞一样,也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dhsa-re)。当感染hbv后,hbv-dhsa-re先与血循环中的dhsa结合,而后与肝细胞膜dhsa一价相结合,使hbv附着于肝细胞表面而进人肝细胞,在肝细胞中复制繁殖,并在肝细胞中逸出。
当病毒被机体免疫系统杀灭时,受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但其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于:①hbsag与抗-hbs形成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肝内外各组织上而引起炎症反应;②致敏t淋巴结细胞与肝细胞膜抗原结合,释放淋巴毒素等淋巴因子,杀伤肝细胞;③通过k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杀伤肝细胞;④hbv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肝细胞膜抗原或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lsp)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破坏肝细胞;⑤慢性肝炎活动期及重型肝炎病人由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增强,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而出现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脏严重病变;⑥非免疫性因素如各种病毒、内毒素血症及继发感染、多种蛋白代射等紊乱而出现的机体免疫功能、凝血系统等一系列内环境平衡失调,以及肝脏的微循环障碍等促使肝脏病变发展、病情加重。
基于宿主免疫的强弱不同,hbv感染后的临床类型与转归亦各有异。如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则体内hbv被消除,肝脏病变修复,可获痊愈;如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损或呈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虽然肝细胞内有hbv存在和复制,因缺乏有效的免疫反应,肝细胞没有或仅有轻度损伤,则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hbv数量较少,毒力较弱,仅部分肝细胞受损,则表现为无黄疸型肝炎;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则表现为黄疸型肝炎;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主要为清除功能低下,病毒得不到彻底清除,肝细胞不断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肝脏病变迁延,形成慢性过程;若免疫反应增强,导致局部过敏坏死反应而引起重型肝炎。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司机日常如何预防肝炎11352
- 02. 肝炎患者养生适合闭目养神9852
- 03. 甲型肝炎的预防如何10725
- 04. 壶腹周围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13811
- 05.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10465
- 06. 得了肝炎应休息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工作?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