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如何传播
大家对肝病都有一定的恐惧干,认为所有的肝病都是可以传染的,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肝炎只有在活跃期时传染性会强一点,一般情况下肝病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控制。大家听说过病毒性肝炎吗?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吗?
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又称甲型肝炎或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
甲肝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现症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数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感染的主要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甲肝不会转为慢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的年龄是致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即母亲怀孕后至婴儿娩出42天内,和婴幼儿期感染HBV中,分别有90%和25%,30%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感染乙肝后变为慢乙肝,其自然史一般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复制期和再活动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什么是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1、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使原有肝损害进一步加重:①妊娠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需在肝内灭活,并妨碍肝脏对脂肪的转运影响胆汁的排泄;②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③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质产生增加,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担;④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时,极易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混淆使诊断治疗难度增加。
2、病毒性肝炎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早期,可加重早孕反应。发生于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分娩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若为重症肝炎,常并发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母婴安全。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高,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病率约高2倍。妊娠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尤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较高。
五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过程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1、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HAV慢性病毒携带者。
急性期患者:人感染HAV后2~4周甲肝病毒即随粪便排出,持续约3周,排毒高峰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初期及黄疸出现后的1~2天。甲肝病毒临床感染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肝炎。亚临床感染者:指感染HAV后,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无肝功能损害,但从粪便中排出病毒且具有免疫学反应者。
2、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 婴幼儿期 甲肝的易感性最高(尤其8月~2岁) 人群易感性 是影响甲肝流行的关键因素 如果人群中抗-HAV水平低于40%时,一旦输入甲肝传染源并存在传播条件,即可发生甲肝流行;当人群抗体达到80%左右时,则可以形成免疫屏障,即使存在传染源与传播因素,流行也会被终止。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1、传染源
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意义较大 乙肝病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患者 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60~90天,极少数也可短至2周或长达9个月,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感染量、感染途径和机体状态。经血传播的一般潜伏期较短。
人感染HBV后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临床型包括急性乙肝(黄疸型、无黄疸型)和慢性乙肝。急性感染时血中HBV浓度最高,是重要的传染源。无黄疸病例最多,且常被误诊和忽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黄疸型更为重要。慢性乙肝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排毒时间长,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与乙肝患者相比,HBsAg携带者数量大、分布广、隐蔽性强、活动不受限制,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染源。
3。人群易感性
对HBV普遍易感,易感性一般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携带HCV的供血人员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十分重要。 丙肝的潜伏期为2~26周,常见为6~9周。人感染HCV后表现为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和无症状HCV携带。 HCV无症状携带者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携带HCV的供血人员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十分重要。 丙肝的潜伏期为2~26周,常见为6~9周。人感染HCV后表现为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和无症状HCV携带。HCV无症状携带者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天(18~62天)。 临床型患者包括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和重型肝炎,这些患者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一般发病后两周传染性消失。戊肝还存在临床型和隐性感染,病毒可以随粪便排出。戊肝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多数患者于病后4~6周恢复,但若重叠感染其他肝炎,则病情加重。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炎的易患人群主要有哪些呢?13700
- 02. 干扰素对小孩的副作用9489
- 03.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何预防?13705
- 04. 黄疸型肝炎传染途径11316
- 05. 肝硬化腹水产生的原因8030
- 06.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治疗8046
热门阅读
- 01. 慢性肝炎可导致哪些疾病
- 02. 酒精肝有危险的并发症 营养不良可引发酒精肝
- 03. 乙肝病情加重的症状是什么?
- 04. 肝腹水能好吗?
- 05. 眼睛发黄是乙肝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 06. 乙肝的传染性有多大?
- 07. 甲肝如何预防?
- 08. 乙肝的预防要做好哪些准备
- 09. 不同时期肝腹水患者症状表现
- 10. 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规范治疗
图片推荐

肝病专家侯金林: 妊娠后期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毫无作用
专家介绍:侯金林,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等国内外12家杂志副总编。主要从

一对换肝人,牵手共人生
医务人员向换肝康复喜结连理的新郎杨木水(左二)和新娘吴方芹(左一)祝贺新婚 换肝康复的杨木水(右)和吴方芹欣喜地领到了结婚证书 26岁的杨木水是福建省将乐县余坊乡张都村人,因晚期肝硬化腹水于200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肝功能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常规体检中就包括,为此不少人都认为“肝功能还可排查恶性肿瘤”,这种认识到底正不正确?肝功能能不能查出肝癌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

庄辉:中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昨日,家庭医生在线在第五届福瑞肝纤维论坛上访问了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庄辉教授。在采访过程中得知,今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证实我国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庄辉院士表示,目

英国发起铁肝挑战 短时间饮大量烈酒简直花样作死
英国发起铁肝挑战,挑战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烈酒,目前该挑战已引起安全性上的热烈讨论。短时间饮大量烈酒简直花样作死!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30日报道,目前,英国一位用户名为斯卡特之刃(Skat

爹爹喝酒喝得肝硬化胃出血 住院时还要将酒藏病床下
知道喝酒会伤身,但酒龄已有40年的刘先生却已无法自拔,甚至把喝酒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前日,当他因为肝硬化和胃出血而送进医院抢救时,跟医生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快点救救我,你不救我我就没法喝酒啦! 62岁

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授课《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院长,百忙之中精心准备,制作了《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的专题课件,6月25日下午对医院职工进行了培训,副院长刘敏,职能、业务

肝病患者吃元宵注意什么
肝病患者吃元宵注意什么?元宵节快到了,吃元宵是元宵节重要的习俗之一,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为求元宵好吃润口,元宵中多半加入过多的糖分及油脂(猪油),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过量摄取这些成分,将对人体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