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肝癌患者有肝炎病史 肝癌的病因防治最重要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死亡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近年来,肝癌发病呈现新趋势,治疗也有比较大的进展,围绕肝癌防治的学科研究和临床研究,对大众有效防治肝癌具有指导意义。
肝癌的病因防治最为重要
1. 控制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是目前引起肝癌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炎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进行性损伤,通过病毒DNA的致癌作用,以及炎症反应的促癌作用,导致肝癌的发生。
研究显示,我国肝癌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在新生儿中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在我国的肝癌高发区域,已经观察到青少年肝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预计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未来会有显著下降。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病毒得到充分地抑制,降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就阻断了肝硬化的发生,也减少了炎症因素的促癌作用,能有效地阻断肝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肝癌的罹患风险。此外,肝炎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疲劳,以防免疫力下降,加重肝功能损害。
丙型肝炎尚无疫苗可预防,因此,阻断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减少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非常重要。丙型肝炎主要通过不当注射方式传播,因此,避免注射针具的重复使用可显著减少丙型肝炎的传播。对于已经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2. 积极治疗脂肪肝
近年来,脂肪肝和肝癌的关系受到重视,长期脂肪肝可导致肝硬化,从而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在经济发达社会,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仅次于丙型肝炎引起肝癌的风险。
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迅速庞大,是脂肪肝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报道,在肥胖、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达到50%,其中部分患者可发生肝硬化。生活方式不当也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上班族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劳肥”,饮食不规律、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长期透支体力、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不要紧张,不要焦虑,针对病因积极治疗才是上策。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单靠饮食控制远远不够,应对症按医嘱规范治疗;单纯脂肪肝患者可以从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入手,如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锻炼身体、禁忌烟酒等。
3. 限制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肝脏,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细胞毒性,可引起肝细胞代谢紊乱,导致酒精性肝病。研究显示,饮酒也可增加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
乙肝病毒和酒精长期损害肝脏,可导致肝硬化。在病毒、酒精的双重损害下,肝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进一步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奉劝肝炎患者,不能再喝酒。
4. 不吃霉变食物
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致肝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容易污染的食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等。黄曲霉毒素耐热,能存在于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及加工制品中,如豆油、酱油等。因此,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杜绝使用霉变食品原料,加工产品也要严格检测黄曲霉毒素水平,合格后方可上市。
肝癌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早期发现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如已经出现了症状而去就诊,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即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比较差。早期发现肝癌,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上述人群在40岁后应进行定期检查,半年一次。常规的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是无创伤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采用更精确的方法如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最新型的核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与传统造影剂相比,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结节,就担心是肝癌。其实,多数情况是良性病变,常见的结节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这些良性病变不会癌变,多数不用特别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误诊,例如,把肝癌结节误诊为血管瘤等,因此,对于已发现的肝脏结节,常需要多种方法检查鉴别,特别是核磁共振在鉴别肝癌和良性结节时用处很大。即便是诊断为肝脏良性结节,也需定期随访复查。
重视“带瘤生存”,目标是延长生命
肝癌的治疗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根治性治疗,主要适用于无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早期肝癌。治疗方式有传统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和切除癌症病灶)和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等)。二是姑息性治疗,通过“控制”肿瘤生长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主要有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肿瘤血管的栓塞剂经肝动脉注射到肿瘤局部。其他如靶向药物、化疗、放疗、中医药等方法都是可选用的治疗手段。
规范化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为此,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对于早期肝癌,应该首先选择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根治性的效果。对于不能根治的中晚期肝癌,经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而缩小,也可进一步应用根治性的治疗,以达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肝癌是容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要积极防治肝癌的转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增殖的关键分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阻断,达到控制肿瘤增殖的目的。如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索拉非尼是近年来用于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有转移的肝癌的治疗,与“介入治疗”联合,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肿瘤就是慢性病”的观点,对于不能达到根治的肝癌,不必刻意追求“瘤体缩小”或“赶尽杀绝”,过度的追求根治带来的“过度治疗”由于严重损害了人体本身的抗瘤能力及器官功能,结果会适得其反。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方式,有效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让患者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才是医患共同奋斗的目标。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原发性肝癌的食疗养生8815
- 02. 肝癌介入治疗好不好 治肝癌的四种方法11589
- 03. 肝癌晚期护理7839
- 04. 五症状暗示着肝癌的到来8976
- 05. 大小三阳哪个容易变肝癌?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9961
- 06. 放射治疗适合哪些肝癌患者?7641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 清明养肝多吃“黑”!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联系QQ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