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肝养生看重情志 怒气刺激肝会耗散肝血
中医有说法怒伤肝、思伤脾胃、恐伤肾。人在遇到一些事情使自己的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时候,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如何避免这样的伤害呢?
宠辱不惊 肝木自宁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高兴的事与不高兴的事,被人赞扬的事或被人批评的事;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的话与不好听的话。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被人贬低的时候,不要太丧气,否则会没有了志气。特别是不可怒发冲冠,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厉害。“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甚至中风恶疾。如果能宠辱不惊,肝气就会舒条有序,神志就可安宁无恙。
动静以敬 心火自定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但养形与养心是互惠的,只有形体康健,心情才能舒畅;而心情舒畅,亦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动静结合,身心才能自如。如果动静失于常态,或者形体劳累,就会伤及心血;而劳心过度,血脉不能通畅,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饮食有节 脾土安和
《黄帝内经》上说道,“食饮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太饱则伤肺,太饥则伤气,太酸则伤筋,太咸则伤骨,太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就必然伤及脾胃,脾胃伤了,气血津液自然会减少许多,何谈健康!所以要使脾胃(包括肝胆大小肠)安康,节制饮食是第一要素。
调息寡言 肺金自全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发生气管炎、哮喘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自然安宁。中医学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语怯等病痛。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一样重要,两者均不可偏废。
恬淡少欲 肾水自足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与人的发育。人的性欲,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特别是中年以后,房事生活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人的精气神,精是物质基础,肾精充足了,才能有元气,元气充沛了,才能有“神”。如果整天沉醉于色情之中,肾精的过度外泄,必然会使脏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低下,物质基础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说“恬淡少欲”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养生先养神
不患失 每个人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的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则对养神十分有益。
寻寄托 《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花木者,各经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闲暇之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那飞瀑流泉、奇峰怪石、绿树修竹、芳草异香、虫吟鸟鸣……使人顿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的活力,对养神增寿颇为有益。
重养性 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晋代养生家葛洪云:“若德行不修,介长年累月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光明磊落,慈悲为怀,不生妒心。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所伤而无病。《内经》也提倡“恬淡虚无”、“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要求人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勿让杂念利欲劳心费神。只有做到清心寡欲,没有过多的贪求,才能减少“妄求”,不为身外之物扰动心神,以此而康泰延年。
中和者寿
中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儒、释、道三家都极为推崇。古人说:“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平,就是要心境平和、宁静。只有心境平和、宁静,才能达到中和的状态。中,指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中庸·天命》中认为,心里有喜、怒、哀、乐而不表现出来,就是中;虽然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就是和。所以古人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人将中和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之法的高度,并且以此为修身延寿的法则。古代养生家认为,在感情上经常保持中和的状态,生活中就能不受情欲之弊的制约,不患得患失,这样,人的精、气、神就能保持从容和缓,人就会长寿。
养生需要大智慧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中医养生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则:
1。中庸之道:中庸原意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用于养生不外乎要求平衡适中,避免极端化、绝对化。如绿豆汤、茄子、柿子椒、白萝卜等本是好东西,可一些“伪大师”将其功用无限夸大,说其可替代药物行使治疗作用,这就成了十足的谬误。
2。天人合一: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要与时令、环境、社会统一协调。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季节为例,人必须顺应四季的规律,应时而动,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
3。力求简单:有人分析了近千名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后,发现了共同的一点:简单。唯有简单才能长期坚持,最终获得高寿回报。可见,“大道至简”的人生哲学也适用于养生。难怪中医强调,抓住本质,化繁为简。
4。融于生活细节:一些人出门必坐车,上楼必乘电梯,却在下班后匆匆赶往健身房。只有平时将养生生活化,融于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等细节中,才可获得“积小善而成大善”的最大效果。
5。与纠正恶习结合起来:一些人边练瑜伽、吃药膳、做气功,边照样熬夜酗酒、饮食不规律,养生效果几乎全被不良习惯抵消了。中医讲求“治未病”。“治未病”的要诀之一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药王孙思邈称其为“养性”,此乃获得健康的又一大法宝。
6。“审因施养”与“辨证施养”相结合:中医强调养生不拘一法一式,突出个体化。你需要重点锻炼形体,他需要着重调理饮食,我需要重点调理精神,而整齐划一或盲目跟风的养生法则都是大忌。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动脉栓塞术需要做几次? 应该如何护理?10621
- 02. 经常做这三件事 让肝病变成肝癌12999
- 03. 春季肝火旺良方11815
- 04. 中医辨证治疗各种肝病12498
- 05. 最伤肝生活方式你占几个?10573
- 06. 春季养肝讲究饮食禁忌7746
热门阅读
- 01. 乙肝小三阳孕期需要注意哪些
- 02. 治疗肝癌晚期要花多少钱
- 03. 脂肪肝的易发病人群?
- 04. 40岁后有这些特征的男人 肝脏多半容易发生癌变
- 05. 防治肝癌的要点都有什么?
- 06. 不洁饮食及喝生水易导致甲肝传播
- 07. 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08. 专治肝硬化肝腹水
- 09. 乙肝患者居家护理保健要诀
- 10. 丙肝抗病毒治疗要避免几个误区
图片推荐
日本一乙肝检测试剂盒一年内将不予在中国注册
记者2月28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获悉,因发现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真实性等问题,食药监总局决定对该注册申请不予注册,且一年内不再受理。 食药
小心肝病盯上肥胖一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然而肥胖相关肝病的发病率却不断攀高,而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在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的肥胖现已
肝癌男子狂补蛋白粉 在家跳脱衣舞似疯了
家住武昌的李先生几个月前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回家了,仅靠吃药维持,回家后李先生觉得每天吃药很麻烦,就擅自把药物停了。 李先生的儿子小李认为,生病的人本来身体就弱,停了药病情发展得
“80后”父亲割肝救女 获捐善款10余万元
豫爱救助,让生命继续。4月28日下午,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场专为年仅8岁的肝病患者尹思小朋友举行的募捐活动有序地进行着,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手把善款放进募捐箱,集聚着满满的爱心正能量。当日,爱心人
影响乙肝转阴的因素
哪些因素会影响乙肝转阴?临床调查发现,很多患者都把“乙肝转阴”作为了临床用药效果的评估标准,殊不知就目前医疗水平看,乙肝要想达到“转阴”的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此人们不禁会问“哪些因素会影响乙肝转阴”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脂肪肝患者除了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对于促进病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脂肪肝不宜吃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脂肪肝是近些年来发病率上升最高的一类疾病,虽然患者本身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形成肝硬化,因此对于脂肪肝我们需要及时治疗,但是
提示:不要再坑肝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社会刮起了坑爹这个网络词语。不禁让小编联想到处于亚健康的人是否都处于坑自己的状态里:为了聚会;各种美食一通猛吃、一通酒猛喝,坑了肠胃还坑了肝;为了玩游戏,通宵不睡觉,坑了眼睛还坑了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