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潜在“威胁”
在北京召开的乙肝病毒发现40周年的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指出,乙肝病毒耐药已成为当今乙肝治疗最大的挑战。针对目前乙肝患者存在的一些认知及用药态度上的误区,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强调,要重视初治,预防耐药。
■耐药形成后续治疗艰难
1967年,从乙肝病毒被发现,人们便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拉锯战。1986年,首个干扰素问世,打响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一枪;1999年,首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治疗药物拉米夫定上市;2005年,阿德福韦酯上市;2006年,恩替卡韦上市……人们已拥有了数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治疗武器。
然而,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不断问世,因为滥用抗生素、不规范治疗、病人依从性差、缺乏简便灵敏的监测耐药方法等,耐药逐渐突显。而耐药一旦发生,原本有效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降低,即使加大药物剂量或换药,疗效也会降低。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恶化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庄辉院士称,耐药问题已成慢性乙肝治疗中最大的挑战,更大的潜在威胁是,如果初始治疗选择不当,产生病毒耐药,换药、再耐药,乙肝患者可能面临的是多药耐药,在治疗之路上将越走越难,直至最后无药可用。
■初期诊治选强效、低耐药性药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毒携带者多,较易变成慢性,甚至演化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与艾滋病毒相比,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及其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都远远高于艾滋病毒,大约是100倍。
在研讨会上,庄辉指出,乙肝病毒复制率高,变异率高,每天可以产生1千亿~1万亿个,传染性比艾滋病病毒大100倍。减少病毒发生耐药变异,关键是快速降低乙肝病毒,同时还需要考虑病毒对药物耐药所需变异位点的数目。临床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现有的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初治患者中不同药物治疗四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恩替卡韦低于1%,拉米夫定为71%,阿德福韦酯为18%。
因此,侯金林教授指出,患者应特别重视初治,这可有效预防耐药的发生。因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最为关键,在初始治疗时就应选择既强效又低耐药性的抗病毒药物,来保证乙肝的治疗长期有效,能有效控制乙肝疾病的进展,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同时做好用药监测。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治疗为什么不理想?8225
- 02. 如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571
- 03. 走出诊疗6误区6988
- 04. 耐药 乙肝治疗的绊脚石9670
- 05. 抗乙肝 自治并外援8361
- 06. 得了乙肝之后总感觉恶心该咋办6967
8岁孩子左肝长了巨大肿瘤
查出乙肝未治疗 26岁女孩肝
赴美就医: 深入了解肝癌超声
乙肝妊娠门诊助肝病妈妈诞二孩
伟创力公司(Flextron
肝病患者吃元宵注意什么
部分白领运动太盲目 拼命减肥
24岁女白领常加班熬夜 乙肝
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 有肝损伤
王宇明:丙肝患者易抑郁 丙肝
肝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有
2015年中国乙肝疫苗批签发
为何脂肪肝多是肥胖人?
治疗肝纤维化费用贵吗?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
爱的接力:肝移植受者身后捐献
乳牙干细胞可育出肝细胞或可治
跟踪“乙肝歧视”第一案:“乙
各国肝病专家云集第五届福瑞肝
广西:不良广告严重影响公信力
新药治愈率97% 香港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