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潜在“威胁”
在北京召开的乙肝病毒发现40周年的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指出,乙肝病毒耐药已成为当今乙肝治疗最大的挑战。针对目前乙肝患者存在的一些认知及用药态度上的误区,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强调,要重视初治,预防耐药。
■耐药形成后续治疗艰难
1967年,从乙肝病毒被发现,人们便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拉锯战。1986年,首个干扰素问世,打响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一枪;1999年,首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治疗药物拉米夫定上市;2005年,阿德福韦酯上市;2006年,恩替卡韦上市……人们已拥有了数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治疗武器。
然而,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不断问世,因为滥用抗生素、不规范治疗、病人依从性差、缺乏简便灵敏的监测耐药方法等,耐药逐渐突显。而耐药一旦发生,原本有效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降低,即使加大药物剂量或换药,疗效也会降低。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恶化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庄辉院士称,耐药问题已成慢性乙肝治疗中最大的挑战,更大的潜在威胁是,如果初始治疗选择不当,产生病毒耐药,换药、再耐药,乙肝患者可能面临的是多药耐药,在治疗之路上将越走越难,直至最后无药可用。
■初期诊治选强效、低耐药性药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毒携带者多,较易变成慢性,甚至演化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与艾滋病毒相比,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及其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都远远高于艾滋病毒,大约是100倍。
在研讨会上,庄辉指出,乙肝病毒复制率高,变异率高,每天可以产生1千亿~1万亿个,传染性比艾滋病病毒大100倍。减少病毒发生耐药变异,关键是快速降低乙肝病毒,同时还需要考虑病毒对药物耐药所需变异位点的数目。临床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现有的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初治患者中不同药物治疗四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恩替卡韦低于1%,拉米夫定为71%,阿德福韦酯为18%。
因此,侯金林教授指出,患者应特别重视初治,这可有效预防耐药的发生。因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最为关键,在初始治疗时就应选择既强效又低耐药性的抗病毒药物,来保证乙肝的治疗长期有效,能有效控制乙肝疾病的进展,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同时做好用药监测。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如何选择药物呢 抗病毒常见四种药物12825
- 02. 乙肝耐药了怎么办?10450
- 03. 乙肝治疗当心中“圈套”!7940
- 04. 乙肝吃博路定效果怎样?年轻人初治考虑干扰素11800
- 05. 杨益大谈乙肝抗病毒治疗时间7987
- 06. 乙肝患者要警惕走入降酶误区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