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及新生儿免疫策略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9214次
1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研究
早在1977年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 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递。1985年Hadchouel等从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检出HBV-DNA,而Berry发现HBV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传播,这些研究为HBV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992年徐小元等对27例乙肝患者的精子进行了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发现6例HBV DNA阳性(整合型3份,游离型3份),其中3例阳性父亲共4名子女有3例HBV感染指标阳性,且配偶感染指标均阴性,但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子代感染是通过父子间生殖传播而致。赵连三等对筛检出的HBV 阳性精子细胞进行了HBV DNA存在形式和细胞内定位研究,也发现同时存在整合型和游离型,并检出1例精子HBV DNA阳性患者其配偶HBV指标阴性而其胎儿发生HBV感染,由此认为可能存在父儿垂直传播途径。1999年,王珊珊、彭桂福等]结合HBV血清学标志和PCR检测方法筛检终止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筛选了6对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受染胎儿,并选择无任何HBV标志的夫妇及胎儿为对照,对特异性较高的HBV DNA S区与C区进行检测,对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序类分析发现,6对父儿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8%~100%,其中4对序列完全一致,而且有1对父儿的HBV基因均在相同点发生变异而与原型有差异,充分证明了父儿间病毒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而对C基因第2022~2321位核苷酸分析发现,父儿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不同对之间核苷酸有差异,也说明了父儿间HBV在分子水平特征的一致性。这些研究从最大限度上排除了母儿传播的可能性,初步确定了出生前期HBV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全面地防治乙型肝炎、减轻HBV家庭聚集性和减少未来HBV携带者人群数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新生儿免疫接种策略
2.1 HBVac主动免疫
2.1.1 疫苗类型 血源性乙肝疫苗采用 HBsAg(+)而不用HBeAg(-)患者血液制备。血源乙肝疫苗的阻断保护率10μg为50%~60%,20μg为>60%~70%,30μg为>70%~80%,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来源受限,目前已基本被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替代,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把修饰、剪接的HBsAg基因片段转给酵母细胞而获得高效的HBsAg,作为生产原料,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无血液制品之虑,制备简单,价廉易得,纯度高,能诱发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5μg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均高于30μg血源性疫苗。
2.1.2 接种部位 臀部比上臂注射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低,皮内注射比肌肉注射产生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明显低。
2.1.3 免疫方案 目前推荐最常用的方案是“0、1、6”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注射HBVac)。“0、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注射HBVac)与前者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滴度诱导的差异无显著性,而“0、1、2”免疫程序接种时间短,抗体滴度上升快。“0、1、2、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12个月注射HBVac),4次接种可获早期血清学转化并能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生后24h内、2周、6周注射简称“0、2、6周”方案与“0、1、6”方案对比,抗-HBs免疫应答率均在出生后第6个月时达峰值,且“0、2、6周”方案在出生后6个周及出生后6月时较常规使用的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的免疫应答,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 HBIG与HBVac联合免疫阻断 HBIG为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游离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注射2h后即可在血中测出抗-HBs,对高危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还可打破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研究发现HBIG和HBVac联合免疫阻断HBV垂直传播其保护效果优于单用疫苗。联合使用HBIG也不影响HBVac的长期免疫力。目前推荐方案:新生儿生后12h内肌注HBIG 100IU,与其同时或生后30min内在另侧上臂肌注HBVac 10μg,此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接种一次HBVac。该法可使85%以上婴儿得到保护,在1~2岁内抗-HBs滴度仍很高。
3 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
由于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因此免疫预防应在孕前进行,孕妇如能成功地以乙肝疫苗免疫至抗HBs阳性,则可有效的保护孕妇,一方面减少孕妇受丈夫HBV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父方的HBV通过父-母-婴的方式传播给子代。
早在1977年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 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递。1985年Hadchouel等从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检出HBV-DNA,而Berry发现HBV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传播,这些研究为HBV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992年徐小元等对27例乙肝患者的精子进行了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发现6例HBV DNA阳性(整合型3份,游离型3份),其中3例阳性父亲共4名子女有3例HBV感染指标阳性,且配偶感染指标均阴性,但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子代感染是通过父子间生殖传播而致。赵连三等对筛检出的HBV 阳性精子细胞进行了HBV DNA存在形式和细胞内定位研究,也发现同时存在整合型和游离型,并检出1例精子HBV DNA阳性患者其配偶HBV指标阴性而其胎儿发生HBV感染,由此认为可能存在父儿垂直传播途径。1999年,王珊珊、彭桂福等]结合HBV血清学标志和PCR检测方法筛检终止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筛选了6对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受染胎儿,并选择无任何HBV标志的夫妇及胎儿为对照,对特异性较高的HBV DNA S区与C区进行检测,对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序类分析发现,6对父儿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8%~100%,其中4对序列完全一致,而且有1对父儿的HBV基因均在相同点发生变异而与原型有差异,充分证明了父儿间病毒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而对C基因第2022~2321位核苷酸分析发现,父儿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不同对之间核苷酸有差异,也说明了父儿间HBV在分子水平特征的一致性。这些研究从最大限度上排除了母儿传播的可能性,初步确定了出生前期HBV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全面地防治乙型肝炎、减轻HBV家庭聚集性和减少未来HBV携带者人群数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新生儿免疫接种策略
2.1 HBVac主动免疫
2.1.1 疫苗类型 血源性乙肝疫苗采用 HBsAg(+)而不用HBeAg(-)患者血液制备。血源乙肝疫苗的阻断保护率10μg为50%~60%,20μg为>60%~70%,30μg为>70%~80%,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来源受限,目前已基本被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替代,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把修饰、剪接的HBsAg基因片段转给酵母细胞而获得高效的HBsAg,作为生产原料,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无血液制品之虑,制备简单,价廉易得,纯度高,能诱发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5μg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均高于30μg血源性疫苗。
2.1.2 接种部位 臀部比上臂注射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低,皮内注射比肌肉注射产生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明显低。
2.1.3 免疫方案 目前推荐最常用的方案是“0、1、6”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注射HBVac)。“0、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注射HBVac)与前者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滴度诱导的差异无显著性,而“0、1、2”免疫程序接种时间短,抗体滴度上升快。“0、1、2、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12个月注射HBVac),4次接种可获早期血清学转化并能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生后24h内、2周、6周注射简称“0、2、6周”方案与“0、1、6”方案对比,抗-HBs免疫应答率均在出生后第6个月时达峰值,且“0、2、6周”方案在出生后6个周及出生后6月时较常规使用的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的免疫应答,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 HBIG与HBVac联合免疫阻断 HBIG为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游离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注射2h后即可在血中测出抗-HBs,对高危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还可打破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研究发现HBIG和HBVac联合免疫阻断HBV垂直传播其保护效果优于单用疫苗。联合使用HBIG也不影响HBVac的长期免疫力。目前推荐方案:新生儿生后12h内肌注HBIG 100IU,与其同时或生后30min内在另侧上臂肌注HBVac 10μg,此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接种一次HBVac。该法可使85%以上婴儿得到保护,在1~2岁内抗-HBs滴度仍很高。
3 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
由于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因此免疫预防应在孕前进行,孕妇如能成功地以乙肝疫苗免疫至抗HBs阳性,则可有效的保护孕妇,一方面减少孕妇受丈夫HBV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父方的HBV通过父-母-婴的方式传播给子代。
上一篇:阻断产后母婴传播三不要!
下一篇:乙肝家庭预防应该怎么做?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疫苗不是“万能保险”7585
- 02. 乙肝最后会发生癌变吗 盘点乙肝对人体的危害13279
- 03. 烟台市儿童乙肝筛查有结果6888
- 04. 注射乙肝疫苗百分百保险吗9059
- 05. 六种人别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有哪些副作用11015
- 06. 乙肝能否遗传?乙肝妈妈需要哪些检查?8273
热门阅读
- 01. 这三类人最易得肝癌!如何发现早期肝癌?
- 02. 肝炎的诱发原因都是啥?
- 03. 乙肝传播途径正在转变
- 04. 肝硬化患者应坚持每半年复查一次
- 05. 顽固性肝腹水治疗
- 06. 肝硬化七种食疗方法
- 07. 肝硬化的病理表现和病理形态
- 08. 脂肪肝与乙肝有何关系?
- 09. 治肝硬化最好的医院怎样选择
- 10. 治疗肝腹水的中药方子
图片推荐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 “肝豆”患者需终生治疗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彭劼教授在8月18日南方医院举办的《肝豆状核变性学术专题会》上,就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做了一番深入的解读,将自己对指南的理解和认识传递给更多临床医生。彭劼教授认为,肝豆状核变性
什么是大三阳的症状
乙肝大三阳这样的疾病很多的人都不太了解,所以也有一些患者在患病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耽误了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带来更多的危害,一起来了解乙肝大三阳疾病到底有这样的症状表现呢! 被传染乙肝的
肝炎过饱饮食会得肝硬化
网友咨询:我查出肝炎,在门诊拿药的时候,遇到一个肝硬化患者朋友,说自己之前也是肝炎,由于过饱饮食,营养过剩得的肝硬化,想请问肝炎过饱饮食会得肝硬化? 专家解答:肝炎患者如果经常地过饱饮食,尤其是晚餐
接种乙肝疫苗后能喝酒吗?
网友咨询:接种乙肝疫苗后能喝酒吗?父亲昨天刚接种了乙肝疫苗,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喝了些白酒,不知道,接种乙肝疫苗后喝酒会不会影响接种效果呢?针对患者的疑问,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接种乙肝
爱吃生肉惹的祸!男子患上肝吸虫病!
近日,大陆南宁303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从消化科病人体内排出后送来的标本中,发现的罕见吸虫牛带绦虫,且足足有500厘米长。 据报道称,这名患者姓陈,今年45岁,南宁宾阳人,平时喜欢吃生鱼片、生牛肉等,
肝伤易丧命 养肝护肝做到4要点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维护着人体的身体机能。主要负责着人体肠道内消化、代谢等多项任务,但是你知道么,肝脏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此我们要对肝进行重点防护,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下肝损伤
乙肝大三阳可以喝红酒吗?
家里备有很多红酒,吃饭的时候会喝;朋友来了也会喝;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也会喝点....红酒成为欧阳女士的一部分,但最近去医院体检时发现,自己竟然是乙肝大三阳!医生建议要戒酒,白酒我不喝,那红酒呢?乙肝大
乙肝患者冬季能吃火锅吗?
乙肝患者冬季能吃火锅吗?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来驱寒补暖。但对于肝脏受到损害的乙肝患者来说,能吃火锅吗?乙肝患者吃火锅对病情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对此,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乙肝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