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及新生儿免疫策略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9265次
1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研究
早在1977年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 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递。1985年Hadchouel等从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检出HBV-DNA,而Berry发现HBV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传播,这些研究为HBV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992年徐小元等对27例乙肝患者的精子进行了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发现6例HBV DNA阳性(整合型3份,游离型3份),其中3例阳性父亲共4名子女有3例HBV感染指标阳性,且配偶感染指标均阴性,但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子代感染是通过父子间生殖传播而致。赵连三等对筛检出的HBV 阳性精子细胞进行了HBV DNA存在形式和细胞内定位研究,也发现同时存在整合型和游离型,并检出1例精子HBV DNA阳性患者其配偶HBV指标阴性而其胎儿发生HBV感染,由此认为可能存在父儿垂直传播途径。1999年,王珊珊、彭桂福等]结合HBV血清学标志和PCR检测方法筛检终止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筛选了6对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受染胎儿,并选择无任何HBV标志的夫妇及胎儿为对照,对特异性较高的HBV DNA S区与C区进行检测,对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序类分析发现,6对父儿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8%~100%,其中4对序列完全一致,而且有1对父儿的HBV基因均在相同点发生变异而与原型有差异,充分证明了父儿间病毒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而对C基因第2022~2321位核苷酸分析发现,父儿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不同对之间核苷酸有差异,也说明了父儿间HBV在分子水平特征的一致性。这些研究从最大限度上排除了母儿传播的可能性,初步确定了出生前期HBV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全面地防治乙型肝炎、减轻HBV家庭聚集性和减少未来HBV携带者人群数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新生儿免疫接种策略
2.1 HBVac主动免疫
2.1.1 疫苗类型 血源性乙肝疫苗采用 HBsAg(+)而不用HBeAg(-)患者血液制备。血源乙肝疫苗的阻断保护率10μg为50%~60%,20μg为>60%~70%,30μg为>70%~80%,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来源受限,目前已基本被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替代,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把修饰、剪接的HBsAg基因片段转给酵母细胞而获得高效的HBsAg,作为生产原料,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无血液制品之虑,制备简单,价廉易得,纯度高,能诱发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5μg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均高于30μg血源性疫苗。
2.1.2 接种部位 臀部比上臂注射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低,皮内注射比肌肉注射产生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明显低。
2.1.3 免疫方案 目前推荐最常用的方案是“0、1、6”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注射HBVac)。“0、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注射HBVac)与前者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滴度诱导的差异无显著性,而“0、1、2”免疫程序接种时间短,抗体滴度上升快。“0、1、2、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12个月注射HBVac),4次接种可获早期血清学转化并能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生后24h内、2周、6周注射简称“0、2、6周”方案与“0、1、6”方案对比,抗-HBs免疫应答率均在出生后第6个月时达峰值,且“0、2、6周”方案在出生后6个周及出生后6月时较常规使用的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的免疫应答,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 HBIG与HBVac联合免疫阻断 HBIG为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游离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注射2h后即可在血中测出抗-HBs,对高危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还可打破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研究发现HBIG和HBVac联合免疫阻断HBV垂直传播其保护效果优于单用疫苗。联合使用HBIG也不影响HBVac的长期免疫力。目前推荐方案:新生儿生后12h内肌注HBIG 100IU,与其同时或生后30min内在另侧上臂肌注HBVac 10μg,此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接种一次HBVac。该法可使85%以上婴儿得到保护,在1~2岁内抗-HBs滴度仍很高。
3 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
由于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因此免疫预防应在孕前进行,孕妇如能成功地以乙肝疫苗免疫至抗HBs阳性,则可有效的保护孕妇,一方面减少孕妇受丈夫HBV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父方的HBV通过父-母-婴的方式传播给子代。
早在1977年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 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递。1985年Hadchouel等从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检出HBV-DNA,而Berry发现HBV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传播,这些研究为HBV父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992年徐小元等对27例乙肝患者的精子进行了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发现6例HBV DNA阳性(整合型3份,游离型3份),其中3例阳性父亲共4名子女有3例HBV感染指标阳性,且配偶感染指标均阴性,但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子代感染是通过父子间生殖传播而致。赵连三等对筛检出的HBV 阳性精子细胞进行了HBV DNA存在形式和细胞内定位研究,也发现同时存在整合型和游离型,并检出1例精子HBV DNA阳性患者其配偶HBV指标阴性而其胎儿发生HBV感染,由此认为可能存在父儿垂直传播途径。1999年,王珊珊、彭桂福等]结合HBV血清学标志和PCR检测方法筛检终止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筛选了6对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受染胎儿,并选择无任何HBV标志的夫妇及胎儿为对照,对特异性较高的HBV DNA S区与C区进行检测,对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序类分析发现,6对父儿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8%~100%,其中4对序列完全一致,而且有1对父儿的HBV基因均在相同点发生变异而与原型有差异,充分证明了父儿间病毒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而对C基因第2022~2321位核苷酸分析发现,父儿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不同对之间核苷酸有差异,也说明了父儿间HBV在分子水平特征的一致性。这些研究从最大限度上排除了母儿传播的可能性,初步确定了出生前期HBV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全面地防治乙型肝炎、减轻HBV家庭聚集性和减少未来HBV携带者人群数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新生儿免疫接种策略
2.1 HBVac主动免疫
2.1.1 疫苗类型 血源性乙肝疫苗采用 HBsAg(+)而不用HBeAg(-)患者血液制备。血源乙肝疫苗的阻断保护率10μg为50%~60%,20μg为>60%~70%,30μg为>70%~80%,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来源受限,目前已基本被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替代,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把修饰、剪接的HBsAg基因片段转给酵母细胞而获得高效的HBsAg,作为生产原料,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无血液制品之虑,制备简单,价廉易得,纯度高,能诱发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5μg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均高于30μg血源性疫苗。
2.1.2 接种部位 臀部比上臂注射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低,皮内注射比肌肉注射产生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滴度明显低。
2.1.3 免疫方案 目前推荐最常用的方案是“0、1、6”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注射HBVac)。“0、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注射HBVac)与前者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滴度诱导的差异无显著性,而“0、1、2”免疫程序接种时间短,抗体滴度上升快。“0、1、2、12”方案(即生后24h内、1个月、2个月、12个月注射HBVac),4次接种可获早期血清学转化并能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生后24h内、2周、6周注射简称“0、2、6周”方案与“0、1、6”方案对比,抗-HBs免疫应答率均在出生后第6个月时达峰值,且“0、2、6周”方案在出生后6个周及出生后6月时较常规使用的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的免疫应答,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 HBIG与HBVac联合免疫阻断 HBIG为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游离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注射2h后即可在血中测出抗-HBs,对高危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还可打破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研究发现HBIG和HBVac联合免疫阻断HBV垂直传播其保护效果优于单用疫苗。联合使用HBIG也不影响HBVac的长期免疫力。目前推荐方案:新生儿生后12h内肌注HBIG 100IU,与其同时或生后30min内在另侧上臂肌注HBVac 10μg,此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接种一次HBVac。该法可使85%以上婴儿得到保护,在1~2岁内抗-HBs滴度仍很高。
3 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
由于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因此免疫预防应在孕前进行,孕妇如能成功地以乙肝疫苗免疫至抗HBs阳性,则可有效的保护孕妇,一方面减少孕妇受丈夫HBV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父方的HBV通过父-母-婴的方式传播给子代。
上一篇:阻断产后母婴传播三不要!
下一篇:乙肝家庭预防应该怎么做?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别急着结婚9292
- 02. 打过乙肝疫苗未必生效8372
- 03. 乙肝疫苗应多久打一次?乙肝疫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8844
- 04. 乙肝大三阳妈妈须知7174
- 05. 导致乙肝赖上你的4个日常行为7703
- 06.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7005
热门阅读
- 01. 丙肝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02. 经常吃3种食物预防肝癌
- 03.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酒精肝的发生?
- 04. 乙肝患者要谨慎选择感冒药!
- 05. 酒精肝患者日常生活保健三原则
- 06. 孙燕院士:应科学看待中药治肿瘤
- 07. 吃鱼不得法 可引发肝硬化
- 08. 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并不完全健康
- 09. 预防为主 如何预防肝纤维化
- 10. 第六届(2011)中日制药交流会在京举行
图片推荐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肝功能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常规体检中就包括,为此不少人都认为“肝功能还可排查恶性肿瘤”,这种认识到底正不正确?肝功能能不能查出肝癌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肝功能能否查出肝癌?
乙肝抗体是终身存在的吗?
乙肝抗体是终身存在的吗?因乙肝抗体的产生,可有效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降低乙肝感染的几率,故在临床“乙肝抗体的持续时间”一直都备受大家关注,那乙肝抗体是不是终身存在的呢? 乙肝抗体是终身存在的吗?专家
世界首例!广西区医院行微创肝内妊娠清除手术
广西百色一名21岁女子停经3个多月,以为怀孕到医院检查,医生在她的子宫里没找到宝宝的踪影,怀疑异位妊娠(宫外孕)。可是,在异位妊娠常发部位输卵管也没有发现宝宝,最终在肝脏上发现一个包块,里面是一个14
石家庄市人大朱增海副主任到肝病医院视察工作
7月10日上午,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增海率市人大视察团一行30余人到肝病医院视察工作,石家庄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志宏,副主任甄继革、刘铭义,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等同志陪同视察。 视察团
中医治疗肝癌有什么优势呢?
中医治疗肝癌有什么优势呢?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医治疗肝癌有什么优势?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中医治疗肝癌有什么优势? 1、中医治疗肝癌可以标本兼治:无论是早期肝
早晨第一泡尿可看出肝的状况
肝好不好 可以观察早晨第一泡尿。其实,第一泡尿很重要,一定要观察仔细,看是不是颜色很深,或有血尿,或象淘米水一样浑浊,或是泡沫很多,有各种不同的现象。 肝好不好可以观察早晨第一泡尿 泡沫尿:如果泡
乙肝携带者可以吃烧烤吗?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吃饭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烧烤也随着生活在我们的饭桌上也占领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为了生活情趣自己DIY烧烤,还是为了休闲放松,烧烤已经不再是夏天专有的活动,而也有很多乙肝携
中国企业研发“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 为肝脏治疗争取时间
作为世界上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为肝病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近日,武汉一家公司成功研发生物人工肝技术,已完成人体临床前研究,将于四月份启动标杆三甲医院的人体临床实验。据了解,这种生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