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能接种疫苗吗?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9094次
小芹结婚6年多才怀上孩子。婆婆高兴得不得了,天天翻阅有关孕育的书籍,以便更好地为媳妇的孕期保驾护航。这天,婆婆在一本孕妇保健指南上看到,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感染了风疹病毒,极易造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这可吓坏了婆婆,小芹怀孕还不到两个月,万一感染上风疹病毒,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还是防患于未然,让小芹趁早去打疫苗吧!
防疫站的医生给婆媳俩泼了一盆冷水,拒绝了她们的要求。医生告诉她们,怀孕期间最好不要接种风疹疫苗,因为风疹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这种疫苗等于是一次轻微的感染过程,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孕妇不用为好。婆媳俩听后心里忐忑不安,后悔孕前没有及时接种。
孕妇在长达10个月的妊娠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会遇到需要接种疫苗的情况。例如被猫、狗咬伤,就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接触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麻疹无免疫力却又接触了麻疹患者,应该注射麻疹疫苗;等等。接种疫苗,主要是为了保护孕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但如何对孕妇进行免疫接种,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此,介绍一些知识以指导孕妇接种疫苗。
孕妇可以接种的疫苗有: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为灭活疫苗,目前主要是基因工程疫苗,对孕妇及其胎儿比较安全。通常对没有受到感染的孕妇,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只需按常规要求注射3针疫苗即可。对怀疑受到感染的孕妇,应先测一次乙肝两对半,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无须注射;若为阴性,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最近的研究表明,为了预防母亲将乙型肝炎病毒传递给胎儿,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每个月打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感染机会。
狂犬疫苗
目前所应用的均为灭活疫苗,副作用较少。更何况狂犬病发病后,患者几乎100%死亡。故一旦被狗、猫等咬伤,一定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
也是死疫苗,孕妇可以使用。凡非乙型脑炎流行区(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孕妇,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夏秋季)来到流行区,而且要在流行期间继续居住者,最好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以免发生乙型脑炎。一般来说,非疫区人员对乙型脑炎毫无免疫力,得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从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和白百破疫苗的孕妇,或从事易受外伤工作的人,最好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注射。注射3次后不但自己会产生免疫力,而且所产生的抗体还可保护新生儿。对于无免疫力的孕妇,如受到外伤,可能感染破伤风时,则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而不是类毒素,因为注射类毒素需要孕妇自己产生抗体,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孕妇不可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
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若是死疫苗,则孕妇可以使用;若是活疫苗,孕妇最好不用。如果孕妇从来没有得过甲型病毒性肝炎,却又有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如接触甲肝患者、食用可疑食物等,应马上注射丙种球蛋白,而不应注射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如果孕妇验血,抗-HAV-IgG?+ ,说明已感染过甲肝并有免疫力,可不必再注射甲肝疫苗。
麻疹疫苗
这是减毒的活疫苗,孕妇最好不用。因为是活疫苗,能在体内生长繁殖,孕妇接种了活疫苗,相当于轻度感染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尽管是减毒疫苗,仍可能在胎儿细胞中繁殖,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如果孕妇从来没得过麻疹,也未注射过麻疹疫苗,却又接触了麻疹患者时,应马上注射丙种球蛋白。
呼吸系合胞病毒疫苗
这是灭活疫苗,孕妇不能接种。因为接种呼吸系合胞病毒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是IgG,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胎儿出生后一旦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由母体转移来的这种抗体可与病毒抗原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泡毛细血管内,加重肺炎病变的损害。
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如果能争取在怀孕前3个月就接种有关疫苗,做到有备无患,岂不减少这些忌讳?
防疫站的医生给婆媳俩泼了一盆冷水,拒绝了她们的要求。医生告诉她们,怀孕期间最好不要接种风疹疫苗,因为风疹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这种疫苗等于是一次轻微的感染过程,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孕妇不用为好。婆媳俩听后心里忐忑不安,后悔孕前没有及时接种。
孕妇在长达10个月的妊娠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会遇到需要接种疫苗的情况。例如被猫、狗咬伤,就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接触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麻疹无免疫力却又接触了麻疹患者,应该注射麻疹疫苗;等等。接种疫苗,主要是为了保护孕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但如何对孕妇进行免疫接种,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此,介绍一些知识以指导孕妇接种疫苗。
孕妇可以接种的疫苗有: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为灭活疫苗,目前主要是基因工程疫苗,对孕妇及其胎儿比较安全。通常对没有受到感染的孕妇,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只需按常规要求注射3针疫苗即可。对怀疑受到感染的孕妇,应先测一次乙肝两对半,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无须注射;若为阴性,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最近的研究表明,为了预防母亲将乙型肝炎病毒传递给胎儿,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每个月打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感染机会。
狂犬疫苗
目前所应用的均为灭活疫苗,副作用较少。更何况狂犬病发病后,患者几乎100%死亡。故一旦被狗、猫等咬伤,一定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
也是死疫苗,孕妇可以使用。凡非乙型脑炎流行区(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孕妇,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夏秋季)来到流行区,而且要在流行期间继续居住者,最好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以免发生乙型脑炎。一般来说,非疫区人员对乙型脑炎毫无免疫力,得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从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和白百破疫苗的孕妇,或从事易受外伤工作的人,最好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注射。注射3次后不但自己会产生免疫力,而且所产生的抗体还可保护新生儿。对于无免疫力的孕妇,如受到外伤,可能感染破伤风时,则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而不是类毒素,因为注射类毒素需要孕妇自己产生抗体,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孕妇不可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
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若是死疫苗,则孕妇可以使用;若是活疫苗,孕妇最好不用。如果孕妇从来没有得过甲型病毒性肝炎,却又有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如接触甲肝患者、食用可疑食物等,应马上注射丙种球蛋白,而不应注射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如果孕妇验血,抗-HAV-IgG?+ ,说明已感染过甲肝并有免疫力,可不必再注射甲肝疫苗。
麻疹疫苗
这是减毒的活疫苗,孕妇最好不用。因为是活疫苗,能在体内生长繁殖,孕妇接种了活疫苗,相当于轻度感染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尽管是减毒疫苗,仍可能在胎儿细胞中繁殖,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如果孕妇从来没得过麻疹,也未注射过麻疹疫苗,却又接触了麻疹患者时,应马上注射丙种球蛋白。
呼吸系合胞病毒疫苗
这是灭活疫苗,孕妇不能接种。因为接种呼吸系合胞病毒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是IgG,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胎儿出生后一旦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由母体转移来的这种抗体可与病毒抗原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泡毛细血管内,加重肺炎病变的损害。
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如果能争取在怀孕前3个月就接种有关疫苗,做到有备无患,岂不减少这些忌讳?
上一篇:乙肝孕妇要打免疫球蛋白吗?
下一篇:乙肝五项全阴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日常不小心接触了乙肝病毒怎么办?6923
- 02. 乙肝病毒的日常简易消毒法8691
- 03. 乙肝疫苗是终身有效的吗?9828
- 04. 生活中如何有效的防止乙肝的复发5015
- 05. 疫苗的保护期有多长7743
- 06. 乙肝患者什么时候能结婚?6984
热门阅读
- 01. 别让自己走进脂肪肝!
- 02. 主要的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 03. 肝病患者切勿熬夜守岁 节假日期间充足睡眠很重要
- 04. 肝腹水患者的好粥之道
- 05. 干细胞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 06. 小三阳的四个治疗措施
- 07. 酒精肝会传染吗?
- 08. 脂肪肝患者适度吃肉有好处
- 09. 脂肪肝易诱发恶性肝病 抵制5大美食防治脂肪肝
- 10. 乙肝治疗的四座迷宫
图片推荐
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生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个女性的心愿,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分娩方式?乙肝孕妇选择哪种分娩方式较为安全?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
跟踪“乙肝歧视”第一案:“乙肝”携带者的难题
张先著肩负着众多“战友”的希望。 周伟的法律援助,使他得到了众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尊敬和感激。不必知道他们的名字,不必看到他们的面孔,“肝胆相照”网站的网友们形成坚固的联盟,为维护1.2亿乙肝病毒感染者
孕妇能接种乙肝疫苗吗?
众所周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体内没有乙肝抗体的人都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孕妇能接种乙肝疫苗吗?孕妇接种乙肝疫苗对胎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哪些原因会导致小便发黄
哪些原因会导致小便发黄?导致小便发黄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病理上导致的,有的是因为生理上导致的,具体哪些原因会导致小便发黄,下面请肝病医院专家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1.水喝少了引起的尿黄,尿液浅黄是因为尿
部分白领运动太盲目 拼命减肥竟减出脂肪肝
健身已成为沪上白领的生活方式,五成白领每周锻练,与此同时太随意或太过度也成为白领运动最突出问题。目前,仁济医院正与上海体育大学合作,酝酿推出体适能测试和运动管理项目,为白领运动体检。 两成白领盲目运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当心!药物伤肝会“潜伏”
提起肝病,很多人会想到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病,但临床上,我们也常遇到因服药不当引起肝损伤的案例。最近,我们科就收治了一位因服中药不当,诱发亚急性肝衰竭的64岁女性患者。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希望大家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因乙肝治疗、护理不当,是可以向肝硬化转化的,故在临床“乙肝转肝硬化如何确诊”一直都备受大家关注,那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呢?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专家表示:乙肝转肝硬化,大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