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会导致肾炎吗?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2
浏览:
7413次
既是乙肝病毒“大三阳”,又是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真是祸不单行啊,可是,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但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即肝炎,也会导致全身多种肝外并发症,比如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生首先取决于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疾病就有了发生的基础;感染乙肝病毒的途径包括存在家族史的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其次,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和普通肾炎没有很大的区别,一般以中到大量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需要尿液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为主,而较少有明显的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因此不少病人常常在体检中才被发现。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确诊有赖于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沉积,这是诊断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关键的一步。当然,本病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虽然目前招生招工中已经不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但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很有必要。一旦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即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不必惊慌失措,应该对乙肝病毒的危害严密监测。除了肝炎、肝硬化、肝癌外,其他并发症如乙肝病毒相关肾炎也需要提防。一般来说,每半年一次的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必不可少,这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很有帮助。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预防主要依靠乙肝疫苗的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避免人体乙肝病毒的感染。对于本病患者来说,治疗是一项综合工程,一方面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遏制疾病的源头;另一方面,在抑制乙肝病毒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蛋白尿较多的病人可以适当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少蛋白尿;蛋白尿较少的病人则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最终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糖尿病 保护“腰子”即保护生命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一系列脏器损害,而肾脏,老百姓俗称“腰子”即是其中最常受累的一个器官,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而这一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逐渐升高,甚至可高达80%,严重的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糖尿病肾脏损害随着病程的长短表现不同。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尿中白蛋白的排出轻微增多,因此往往被忽略。待到发现小便中有大量泡沫、蛋白排出明显增加,临床出现下肢、颜面浮肿,甚至腹腔积水、全身浮肿,乃至血肌酐升高、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损伤已发展至不可逆转的状态。糖尿病肾病早期,即还处于微量白蛋白尿或更早的阶段,肾脏损害可以被逆转,若及时诊治,能避免最终走向尿毒症。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后、2型糖尿病在确诊后即刻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常规需留24小时尿,正常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μg/min(30mg/24h)以内,若UAE介于20-200μg/min(30-300mg/24h)之间,则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留24小时尿有困难,亦可测清晨第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若女性>3.5mg/mmol,男性>2.5mg/mmol,亦提示进入微量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定期进行,建议每3-6月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及早诊治。
虽然糖尿病肾病的“根源”在高血糖,但其发展往往有很多因素共同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肥胖、肾毒性的药物都可加重肾脏的损害。因此除了监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外,还需密切监测血压、血尿酸、血脂、体重,注意用药。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但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即肝炎,也会导致全身多种肝外并发症,比如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生首先取决于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疾病就有了发生的基础;感染乙肝病毒的途径包括存在家族史的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其次,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和普通肾炎没有很大的区别,一般以中到大量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需要尿液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为主,而较少有明显的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因此不少病人常常在体检中才被发现。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确诊有赖于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沉积,这是诊断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关键的一步。当然,本病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虽然目前招生招工中已经不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但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很有必要。一旦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即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不必惊慌失措,应该对乙肝病毒的危害严密监测。除了肝炎、肝硬化、肝癌外,其他并发症如乙肝病毒相关肾炎也需要提防。一般来说,每半年一次的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必不可少,这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很有帮助。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预防主要依靠乙肝疫苗的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避免人体乙肝病毒的感染。对于本病患者来说,治疗是一项综合工程,一方面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遏制疾病的源头;另一方面,在抑制乙肝病毒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蛋白尿较多的病人可以适当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少蛋白尿;蛋白尿较少的病人则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最终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糖尿病 保护“腰子”即保护生命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一系列脏器损害,而肾脏,老百姓俗称“腰子”即是其中最常受累的一个器官,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而这一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逐渐升高,甚至可高达80%,严重的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糖尿病肾脏损害随着病程的长短表现不同。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尿中白蛋白的排出轻微增多,因此往往被忽略。待到发现小便中有大量泡沫、蛋白排出明显增加,临床出现下肢、颜面浮肿,甚至腹腔积水、全身浮肿,乃至血肌酐升高、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损伤已发展至不可逆转的状态。糖尿病肾病早期,即还处于微量白蛋白尿或更早的阶段,肾脏损害可以被逆转,若及时诊治,能避免最终走向尿毒症。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后、2型糖尿病在确诊后即刻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常规需留24小时尿,正常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μg/min(30mg/24h)以内,若UAE介于20-200μg/min(30-300mg/24h)之间,则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留24小时尿有困难,亦可测清晨第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若女性>3.5mg/mmol,男性>2.5mg/mmol,亦提示进入微量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定期进行,建议每3-6月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及早诊治。
虽然糖尿病肾病的“根源”在高血糖,但其发展往往有很多因素共同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肥胖、肾毒性的药物都可加重肾脏的损害。因此除了监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外,还需密切监测血压、血尿酸、血脂、体重,注意用药。
上一篇:慢性乙肝的六大根源
下一篇:为什么乙肝大三阳患者经常失眠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家有乙肝小儿……7685
- 02. 慢性乙肝保健十二字决7340
- 03. 全国曾有7.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 慢性携带者约1.2亿9426
- 04. 乙肝病毒变异与临床7864
- 05. 乙肝带来的各种“并发症”7893
- 06. 菊科“土三七”可致肝细胞损伤9370
热门阅读
- 01. “三管齐下”战胜肝硬化
- 02. 乙肝大三阳患者适合吃哪些食物?
- 03.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
- 04. 预防肝癌 应该怎么做
- 05. 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有
- 06. 急性肝炎预防需要注意
- 07. 详解甲肝治疗的三步曲
- 08. 炒猪肝配青椒 降胆固醇
- 09. 治疗甲肝的方法
- 10. 肝癌常见的危害有哪些?
图片推荐
随州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乙肝五项”不得列入用工体检
昨从随州市劳动监察支队获悉,即日起,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劳务用工行为。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严格依法履行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职责,进
福瑞股份爱肝一生引领2016中国肝病防治四大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提出,医疗行业融入互联网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医疗APP发展极为迅猛。有关机构预测,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明年将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 在整个移动医疗产业中,慢性病由于发病复杂、潜
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
咨询: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但前段时间查出肝脏有些不太好,故想问问各位专家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 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肝病医院专家表示:咖啡中含有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绿原酸,及丰富
脂肪肝也会“伤心” 降低血脂才能远离脂肪肝
血脂四项是体检当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它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四个指标。那么对于脂肪肝人群来讲,最需要关心的是哪一个呢?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又有哪些关系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南方
乙肝歧视已影响国家发展
肝病患者所受身心伤害远远超过病毒本身危害,携带乙肝病毒的大量优秀人才得不到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中国农工民主党提出了一个名为规范乙肝检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党派提案
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
咨询:今天去医院拿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结果显示五项全部为阴性,因对此不了解,所以想问问各位专家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 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专家表示:乙肝两对半结果显示为全阴性,说明机体未感染乙
如何判断大三阳是否耐药?
如何判断大三阳是否耐药?乙肝耐药是由于乙肝病毒对药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导致药物抑制病毒作用的敏感度下降,耐药的发生是乙肝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慢性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还会增加处理耐药所需的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脂肪肝是近些年来发病率上升最高的一类疾病,虽然患者本身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形成肝硬化,因此对于脂肪肝我们需要及时治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