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感染后很容易转为慢性患者 丙肝预防亟不可待
丙肝也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丙肝是由于感染了丙肝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肝病,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很容易转化为慢性丙肝患者,最后演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比例比较高。因此,日常生活中预防丙肝亟不可待。
我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丙肝病毒感染率为3.2%,也就是说,我国有4000万人感染丙肝。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令人感到棘手的是,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入侵肝脏后多无特别明显的症状,感染者不易察觉。只有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在求治其他疾病或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而此时,大多数患者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有资料表明:成人感染HCV后,约50%-80%发展成慢性丙肝;10年后,有近10%的人发生肝硬化,20年后就达15%以上;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有1%-4%转化为肝癌。并且,HCV感染的肝癌患者,手术后癌肿复发率或多个肿瘤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肝的主要传染源有三种人:无症状HCV携带者、亚临床型患者、急性和慢性患者。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血传播,如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HCV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并且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丙肝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HCV RNA阳性;日常生活接触,如唾液传播等。通常情况下,粪便无传染性。
慢性丙型肝炎在其配偶中的传播率可高达21%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家庭成员;夫妻间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其核糖核酸(HCV RNA)基本是一样的,对夫妻间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序列分析已肯定,其同源性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所以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针对这种情况,小李应该耐心说服丈夫,并积极进行治疗。
因此,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病人;丙型肝炎家庭内接触者,尤其是配偶、有不正当性行为或同性恋者;丙型肝炎孕妇所生婴儿等,均是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此外,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其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较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临床上约有40%~75%急性HCV感染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只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患者在求治其他疾病或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或因有输血史或注射史,就医时由于医生警惕性高,检测出抗-HCV 阳性和ALT升高而被发现。临床表现一般较轻,故被称为亚临床型。有一半患者可自行康复。但再次暴露于HCV后,又会重新感染。
当人体被HCV感染后,会出现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少数患者有肝区疼痛,黄疸等典型急性肝炎的症状,但总的来说,出现黄疸的病例很少,即使有黄疸也相对较轻。ALT可正常或仅仅有轻度升高,部分患者ALT持续升高,并表现为反复发作型、持续异常型、健康携带型等各种急慢性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例常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症状较单纯丙型肝炎更为严重。感染的严重程度往往与输多份血,输血量大,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接受血者有可能患急性肝坏死或亚急重型肝炎,预后差,死亡率高。从中也可以看出,丙型肝炎还是一个“助纣为虐”者。
丙肝的传染性如此强,丙肝的预防亟不可待,目前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病毒毒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传染源)。预防丙肝的措施具体包括:
1、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扎耳朵眼、文身、文眉、文眼线。如果家庭成员或同事中有人得了丙肝,不要紧张。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牙签、剃须刀等卫生用具,完全可以预防。托儿和餐饮业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食具、用具,幼儿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如果丙肝病毒感染者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净,不要污染他人的用品。
2、取缔非法采供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不能乱输血。需要输血者应采用正规血液中心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尽量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的血,尽量不输。国外资料表明,输志愿供血者的血,丙肝发病率为5%-13%,而接受职业供血者的血,丙肝发病率高达25%-51%。
3、每个输血后的病人,要定期查肝功和抗-HBC。发现肝大、肝脏脂肪病变后,要查抗-HBC。因为丙肝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后即使到了肝硬化程度也可以出现肝大、脂肪肝,这往往会误导经验不足的医生按脂肪肝进行处理,而不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4、夫妻如果计划要小宝宝时,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型肝炎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进入围产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婴儿出生后2-6个月,要检查两次HCV-RNA。
5、继续强制推行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做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筛查,必须是阴性者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保证没有丙肝病毒的存在,不可将血液当补品随意输入,也不可输入献血者刚抽出的鲜血。
因此,预防丙肝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上5大措施,丙肝患者则应当积极治疗。此外,专家提醒,丙肝患者在生活上坚决要戒酒;避免有毒的化学物质,少吃含色素和防腐剂过多的食品;谨慎使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多食温和、松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清淡,以蔬菜、水果、豆类、鱼类为主;蔬菜中以芹菜、黄瓜、番茄等为优,也可饮用一些水果汁,如柠檬汁、苹果汁、梨汁、芒果汁和西瓜汁等。此外,全麦食品值得推荐。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要注意哪些丙肝传染途径7847
- 02. 天津肝癌患者10%有丙肝病毒感染经历8319
- 03. 丙肝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似9298
- 04. 避免丙肝在夫妻间传染 小心5个丙肝传染途径11129
- 05. 丙肝患者的健康饮食7258
- 06. 丙肝的并发症7039
热门阅读
- 01. 孕妇能打乙肝疫苗吗?
- 02. 将乙肝抗病毒加入医保范围
- 03. 女性丙肝的危害
- 04. 这种筷子用了会得肝癌 肝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 05. 咖啡因对慢性丙肝有好处吗?
- 06. 肝硬化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 07. 4种疾病容易导致肝纤维化发生
- 08. 几个好习惯祛除肝硬化诱因
- 09.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
- 10. 六种健康饮食帮助你治疗肝炎
图片推荐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有网友咨询: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上周我们单位体检,我被查出得了乙肝,幸好我爱人没被传染,那么,以后生活中,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非常多,由于对肝病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其实并不是这样,乙肝癌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灵芝,大家都不陌生,其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灵芝在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那如此治好,乙肝患者能吃灵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因此,摄入人体的很多物质都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的,而饮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肝硬化的形成。那么,饮酒过度为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一家4口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家庭超半数人口患夜盲症这个不幸的家庭就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镇,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女人刘维玉和她的4个未成年子女。近日,刘维玉考虑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抚养这么多孩子,开始寻求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