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有何明显特征 小心这些途径传染病毒
丙型肝炎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是通过输血、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途径,而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由于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极为相似,因此无法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了丙型肝炎,必须依靠抽血检查丙型肝炎抗体才能最终确诊。如果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则表明已感染了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之所以能侵入人体,主要原因还在于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丙肝病毒是如何入侵,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感染病毒的呢?
丙肝病毒特征
①感染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浓度极低,为102~103CID/毫升(CID 为黑猩猩的感染剂量)。
②对有机溶剂敏感,提示丙肝病毒含有脂类的衣膜。
③可通过80纳米滤膜,但无法通过30纳米滤膜,因此推测其直径为50- 60 纳米。
④其最低沉降系数为140S,在蔗糖中的密度为1.09 - 1.11 克/毫升。
⑤经1:1000福尔马林37℃、96小时,100℃、5分钟或60℃、10小时处理,其传染性可消失。
⑥用免疫电镜观察证实,丙肝病毒是直径为36 - 62 纳米大小的球状病毒颗粒,形态与黄病毒十分相似,包膜表面有22个突起和愿突。
丙肝病毒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丙肝病毒会经血传播:
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肝。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如病人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而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则受血者越容易患输血后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重型肝炎,且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肝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肝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及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肝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丙肝病毒会经过性传播:
慢性丙肝在其配偶中的传播率一般小于10%,而在有性乱行为的性病患者中合并丙肝的发生率高达10~30%。
3。丙肝病毒会经过母婴传播:
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抗-HCV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
4。部分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病毒。
5。丙肝患者生活中密切接触:
如家庭成员夫妻、子女、父母之间存在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非输血传播的患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6。接受脏器移植者:
均可通过血清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供体、骨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大家了解了丙肝疾病的传染途径就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有效地避免被传染。假如家人有患乙肝疾病的,那么我们作为亲人朋友的要避免和患者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也要避免不要和患者共用生活用品,这些注意到了能够有效预防被丙肝传染。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纹身增加丙肝风险!9010
- 02. 预防丙肝做好五个工作 小心血液制品传染病毒13315
- 03. 如何预防输血后乙肝7597
- 04. 丙肝预防尤其重要9735
- 05. 预防丙肝五方法8266
- 06. 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