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时代耐药阻碍乙肝治疗 强效初治有利预防耐药
在拥有多个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的今天,乙肝病毒耐药已成为当今乙肝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针对目前乙肝患者存在的一些认知及用药态度上的误区,重视初治,预防耐药,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向。
1967年,美国学者BaruchBlumberg博士及其同事报道了“澳大利亚抗原(Aa)”参与乙肝的形成,明确了这种抗原与乙肝有关,这一发现距今已经46年了。
庄辉教授指出,自乙肝病毒发现后,人类开始了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新纪元,同时也拉开了与乙肝病毒40年来的拉锯战,对乙肝这一传染病的控制之路一直是在曲折中前进。
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后,医学界意识到,如果采用适当方法对已被HBsAg污染的血液进行筛查,就可大大减少输血后乙肝的发生。1972年,美国出台法律正式规定每一个献血者的血样必须经过HBsAg的筛查,所有血库对每一个血样进行检查,这样输血后乙肝的发生就非常罕见了。此举为美国每年节省约5亿美元的医疗支出,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采取了类似措施来控制乙肝的血液传播。
同时,科研人员加紧了疫苗的研制和推广。1981年,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并被推广接种。2002年,乙肝疫苗被我国正式纳入计划免疫;2005年3月24日,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全国所有新生儿,实行全部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
随着对乙肝临床研究的深入,抗病毒治疗逐渐被发展为有效治疗的关键。1986年,首个干扰素问世,打响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一枪”;1999年,首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核苷类似物治疗药物拉米夫定上市;2005年,用于耐拉米夫定的核苷类似物新药阿德福韦酯上市;2005年,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上市;2005年,核苷类似物新药恩替卡韦上市;2007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和核苷类似物新药替比夫定相继上市。到现在,市面上的核苷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人类已经拥有了多个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机会,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多药”时代耐多药成为潜在威胁
当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多了,但用药选择方面的一种说法却耐人寻味:“一年看疗效,两三年看耐药,三年以上看腰包”。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有多药选择的今天,如果初始治疗选择不当,产生病毒耐药而导致换药,而后再耐药,再换药或加药……如此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面临的是多药耐药,在治疗之路上越走越窄,直至最后无药可用的地步。那时,患者可能花了钱,却又回到了治疗的起点,而比治疗前更可悲的是患者可能没有有效的治疗再可选择。
庄辉教授解释说,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校正功能,其变异率比其他DNA病毒大约要高10倍左右。减少病毒发生耐药变异,关键是快速强效地降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同时还需考虑耐药所需变异位点的数目。当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相当时,病毒产生耐药所需变异位点的数目越多(即药物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就越不容易形成耐药;产生耐药所需变异位点量相同时,乙肝病毒载量越低,则病毒复制越不活跃,发生耐药变异的几率也就越低。
侯金林教授强调,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进展、恶化等不良后果,有研究显示耐药病毒株可能发生传播,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极大困难。耐药问题已成为慢性乙肝长期治疗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强效的初治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耐药
如有可能,初始治疗应选择抗病毒活性强、低耐药的药物。这已经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对慢性乙肝治疗的共识。
“慢性乙肝治疗时机很重要,而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是关键。若在初始治疗时就选择既强效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就能保证乙肝治疗的长期有效,最终达到控制乙肝疾病进展的目的。”侯金林教授同时表示,对于已经出现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主要有换药和加药两种“救援治疗”选择,但治疗效果明显要打折扣,医疗花费都会明显增加。他举例说, 4年临床数据表明,初始治疗应用恩替卡韦的耐药发生率均不到1%;已经出现拉米夫定耐药者换用恩替卡韦,两年后的耐药发生率就增长为18%。其他药物也出现类似现象。
他介绍说,在今年4月召开的欧洲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在高病毒载量(>108拷贝/毫升)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的降病毒能力更快更强。治疗48周时,恩替卡韦组58%患者病毒载量下降到不可检测水平(<300拷贝/毫升),而阿德福韦酯组的为19%。
临床数据表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替比夫定只需要1个乙肝病毒DNA耐药位点变异就可对其产生耐药,而恩替卡韦耐药则需要乙肝病毒DNA上同时有3个耐药位点发生变异。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核苷类似物初治患者治疗四年时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拉米夫定的为71%,阿德福韦酯的为18%,恩替卡韦低的于1%。
在预防耐药发生的操作层面,侯金林教授提出了几条建议: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也就是说某些慢性乙肝病患者不一定需要治疗干预;初始治疗选用强效抗病毒且耐药率低的药物;加强用药监测;运用乙肝治疗线路图观念,对早期治疗无应答患者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关键的还有一点:要切实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他说。
相关阅读:乙肝病毒的发现
公元前2000年,人类首次记录了肝炎的流行。但“它是如何传播的” 这个谜直到1947年才被揭晓。英国医生F.O.Maccallam当年提出了由血液传播可引起乙肝的观点。
1963年,现为美国费城福克斯彻斯癌症中心的著名科学家BaruchBlumberg 博士和Har veyAlter博士首次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发现一种新的抗原性物质Aa(澳大利亚抗原,后改称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1967年,BaruchBlumberg博士及他的同事们报道了Aa参与乙肝的形成,明确了这种抗原与乙肝有关。BaruchBlumberg博士也因此获得197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0年,英国伦敦Middle鄄sex医院的D.SDane博士用电子显微镜发现了Aa阳性患者血样中的乙肝病毒颗粒。该病毒有双层壳病毒颗粒,最外层膜即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疫苗的基本成分)。
更多乙肝相关内容介绍:
乙肝的症状 乙肝五项 乙肝疫苗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乙肝大三阳 乙肝小三阳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治疗乙肝的中药有哪些?8729
- 02. 打好乙肝抗病毒的战争!7290
- 03. 乙肝大三阳不同阶段不同治7185
- 04. 乙肝治疗骗局多 警惕打着义诊旗号的骗子8661
- 05. 四川治疗乙肝的费用是多少6088
- 06. 得了乙肝怎么治疗效果会令人满意4101
热门阅读
- 01. 多喝牛奶或可降低肝癌 食欲明显减退当心肝癌
- 02. 这种脂肪肝会变成肝癌 大肚男人要小心
- 03. 肝血管瘤的具体护理
- 04. 肝纤维化需要做哪些检查?肝纤维化有年轻化趋势
- 05. 肝血管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 06. 如何做酒精肝的鉴别诊断
- 07. 乙肝小三阳患者能当兵吗?
- 08. 导致肝硬化的九种病因
- 09. 不惧怕耐药现象 不期望过高——乙肝抗病毒治疗两要点
- 10. 肝好眼睛就好 肝脏与健康息息相关
图片推荐
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
昨天有网友咨询: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这位网友说最近几天自己一直吃不下去饭,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有时候还觉得口干,没力气……这位网友咨询说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想知道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食欲不振是
肝病:发病隐秘的健康杀手
我最近总感觉腹部不舒服,人很疲惫,一点力气都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不想吃,还总恶心,看到油腻的一点食欲都没有,动不动拉肚子,小便黄。这是怎么回事? 前些天,笔者去采访内科中医时,聊得正起劲,一位患者刚好
爹爹喝酒喝得肝硬化胃出血 住院时还要将酒藏病床下
知道喝酒会伤身,但酒龄已有40年的刘先生却已无法自拔,甚至把喝酒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前日,当他因为肝硬化和胃出血而送进医院抢救时,跟医生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快点救救我,你不救我我就没法喝酒啦! 62岁
妊娠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
妊娠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这是很多妊娠妇女多担心的问题,也是很多妊娠妇女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患者以及家属排忧解难下面请肝病医院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和具体的分析: 首先对母体的影响:发生在妊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
有患者咨询:我是一个脂肪肝患者,在电视上看见过一个妈妈为了把肝移植给孩子,通过半年的暴走治好了脂肪肝,被称为“暴走妈妈”,我想请问专家,暴走能治疗脂肪肝吗?针对患者的疑问,我们特邀肝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庄
多学科协作 为肝癌病人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广东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病发展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许多肝病患者担忧的问题,据统计,临床上有80%的肝癌都是从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数是肝癌晚期,
春季养肝护肝
春节养肝护肝正当时,五行中春季属木,对应肝脏,所以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时节,那么春季养肝护肝吃什么好呢?肝病医院专家介绍:春季养肝护肝饮蒲公英水养生败肝火。 春季养肝护肝:饮蒲公英水养生败肝火 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