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脂肪肝长大危害大!母乳喂养有助预防脂肪肝
近年来,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影响儿童健康最重要的慢性肝脏疾病。
尽管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不同,但全国各地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均在5%-7%左右,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上海为例,2008年上海地区6-14岁学生脂肪肝的发生率仅2.1%,而2011年、2014年则分别上升至6.5%和8.9%,2001年和2009年对某市某校483、459名高中生调查也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由4.8%上升到7.0%。而在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60%-70%,甚至80%,日本报告一组310名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达83%,其中24%出现以转氨酶(ALT)升高为标志的肝功能异常。
成年后隐匿性肝硬化
虽然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的单纯性脂肪肝,但有国外学者报告,100名2-18岁临床脂肪肝患儿肝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单纯性肝脂肪浸润者仅占16%,其余84%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或纤维化,即使单纯性脂肪肝,如不能及时控制,同样可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再进展到肝硬化,最终出现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相同的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肝移植。
有美国学者对66名平均年龄13岁的脂肪肝患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访,有5例在3-5年内进行了1-2次肝活检,结果发现4名儿童肝纤维化明显进展,其中2名分别从无纤维化进展的纤维化3级(接近肝硬化)和肝硬化,还有2名11岁和18岁女孩在诊断脂肪肝后9年、7年因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进行了肝移植,后者最终于27岁时因脂肪肝相关肝硬化复发及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证实了儿童脂肪肝同样可以进展到不可逆性终末期肝病,其过程可能短至10-20年而非以往认为的需要30年或更长。而且大多数脂肪肝患儿可以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肝脏的病理损伤仍然持续存在并悄悄地进展,成为成年后隐匿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与代谢性疾病伴发
与成人一样,儿童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常常伴发。脂肪肝患儿与同龄非脂肪肝儿童相比,其胰岛素敏感指数可以下降50%,而胰岛素抵抗指数则增高3倍左右,近10%的患儿可以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退等糖代谢障碍,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同样,脂肪肝患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可以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我国浙江学者发现,110名脂肪肝患儿与30名同龄健康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是39.7%和4.2%,相差近10倍;美国有学者报告,123名2-19岁脂肪肝患儿与684名同龄非脂肪肝儿童动脉硬化(周围动脉、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或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19%,而对800余名意外死亡儿童病理检查也证实,脂肪肝患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2倍于无脂肪肝儿童。这些资料显示,脂肪肝儿童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且脂肪肝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标志。更让人揪心的是,在美国66例脂肪肝患儿中,随访期间竟然有2名儿童因严重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再次提供了脂肪肝患儿因心血管疾病而非肝病过早死亡的临床证据。
大量资料证明,儿童脂肪肝不仅本身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疾病,而且可以同时或者成年后并发多种严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他们当前和成年后的健康甚至生命,成为其预期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早防早治避免恶性结局
有国外学者呼吁:儿童脂肪肝就像一枚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早防早治,以尽量阻断、避免脂肪肝向恶性结局进展。
除非进展到晚期,一般脂肪肝可防可治。无论成人或者儿童,绝大多数脂肪肝的发生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美国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特别推荐,强力改变生活方式应作为儿童脂肪肝的一线治疗,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是脂肪肝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即使在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肝相关肝硬化阶段需要药物治疗时,也应在纠正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事倍功半。只是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在调整生活方式方面有所特殊要求。
其一,在控制总热量、适当减少高脂高糖食品的原则基础上,更强调平衡饮食,避免从过度营养一个极端转向营养缺乏的另一个极端,以充分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
其二,防治儿童脂肪肝要早。国内有5-6岁、国外有2岁儿童患脂肪肝,8岁儿童患脂肪肝性肝硬化的报告,澳大利亚学者对178名17岁脂肪肝孩子与800名同龄非脂肪肝孩子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脂肪肝的发生与3-4岁时肥胖密切相关,可见“大阿福”并非好事,防治儿童脂肪肝要从娃娃抓起。
其三,多数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尤其是自控能力不足,因而在儿童脂肪肝的防治上,家长以及学校老师负有更多的引导、指导、督促和管理的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甚至全社会共同重视,才可能抑制儿童脂肪肝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趋势,把脂肪肝对儿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儿童脂肪肝该如何预防
预防儿童脂肪肝,从孕期开始抓
高血压、高血脂可作为“小胖墩”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预防儿童脂肪肝、肥胖应从孕期开始。准妈妈在孕期,特别是妊娠后期,要加强饮和体重的管理,既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营养,又要保证宝宝不致于成为“小胖墩”。可少食多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预防儿童脂肪肝,家长不可溺爱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很多父母不舍得他们参加任何劳动,并对他们的无理要求予以满足。这里必须提醒家长们注意三件事。
一是睡眠要充足。很多父母都以为,孩子睡得愈多,愈容易肥胖,而实情却正相反。研究人员指出,睡眠时间愈长,体内就会产生愈多的激素,而激素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对儿童的正常发育十分重要,睡眠不足反而易致肥胖。
二是吃的要合理。人体肥胖与否,取决于孕后3个月、生后1年、5~7岁及11~12岁几个阶段脂肪细胞的生长积累。如果孩子在这几个关键时期因过量饮食致使脂肪细胞超量生长,以后任你想尽办法减肥,也只能让脂肪细胞的体积略有缩小,数量上不会有任何变化。
婴儿生后第一年要强调母乳喂养,不过早添加辅食。不让孩子食油过量,摄取动物性食物过多,常夜宵和吃零食等。提倡以植物性食物(谷物和蔬菜)为主的传统膳食,强调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平衡。但切不可把脂肪当作“敌人”,适当搭配些含有适量脂肪的食物,才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少让孩子吃洋快餐。快餐吃得多易成小胖墩。
三是要限制看电视的时间。是许多儿童有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就会饮食过量;而且电视看多了,体育活动就少了,身体就容易长“膘”。所以,要限制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日常这4种生活习惯是肝病的导火线 很多人都不知道!8717
- 02. 肝不好皮肤会变差吗13588
- 03. 乙肝最“喜欢”从事哪些职业的人?12588
- 04. 警惕丙肝复发的三大原因 丙肝预后保养防复发7691
- 05. 胆汁淤积的原因及影响有哪些?10633
- 06. 加湿器杀人?细数家中隐藏的伤肝杀手13813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 清明养肝多吃“黑”!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联系QQ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