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其他肝病慢性肝炎 → 高胆红素血症举报

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8633次

  人体内的胆红素约80%~85%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不断推陈出新,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分解,释放出胆红素、铁和球蛋白,前者为非结合胆红素。这种胆红素经血液进入肝脏,通过一系列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肝脏经胆管入肠道起到消化作用。胆红素在血液中保持动态平衡,健康人不会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当人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时可引起眼球巩膜、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疸。正常人血中胆红素总量不超过17.1微摩尔/升,其中结合胆红素0~6.8微摩尔/升,非结合胆红素1.7~10.2微摩尔/升。胆红素在34.2微摩尔/升以下肉眼看不出的黄疸称为隐性黄疸,只有通过化验才能发现。

  黄疸按病因可分为四类。

  1.溶血性黄疸 某些疾病,如蚕豆病、蛇毒、毒蕈、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等可使红细胞破坏过多,此时血中总胆红素升高,而且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此时除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外,还有贫血、粪尿颜色加深。

  2.肝细胞性黄疸 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时,因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仅能把部分非结合胆红素处理成结合胆红素,此时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升高。病人除黄疸外,还有其它肝病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 由于肝内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梗阻引起胆汁排出障碍,前者多见于病毒、药物性肝炎,后者则多见于胆管结石、肿瘤、胰头癌,故又称阻塞性黄疸。肝内大量结合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及各组织中,此时病者皮肤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皮肤瘙痒,尿色深,大便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

  4.先天性非溶性黄疸 这种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属于先天性疾病,比较少见,在此不作祥细介绍。

  黄疸仅是一种表现。临床上必需了解有关症状,胆红素类型、血清酶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检查和必要时作B超、腹部平片、胰胆管造影(ERCP)、CT、磁共振、肝穿刺等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标签:胆红素  
下一篇:了解蜘蛛痣
图片推荐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伦敦——在2014国际肝病大会展示的一篇壁报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据专家介绍,
    自制养肝明目粥

    自制养肝明目粥

    自制养肝明目粥 对于电脑工作者来说,要具备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除了平时注意卫生用眼外,日常的饮食营养是少不了的,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秋冬时节喝粥养生是最佳时机,特别是在米粥中加入一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庄险峰院长是肝病医院副院长,对治疗肝病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庄院长主要介绍了乙肝病毒的一些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肝病医院庄险峰院长指出,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血
    丙肝治愈率可达85% 高危人群应早筛查早治疗

    丙肝治愈率可达85% 高危人群应早筛查早治疗

    在病毒性肝炎里面,乙肝是大家最为熟知的,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另一种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感染丙型肝炎的人数
    每天3两白酒 10年可导致肝硬化

    每天3两白酒 10年可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肝硬化的种类很多,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是比较常见的。下面,肝病医院专家对酒精性肝硬化做个简单介绍。  酒精性肝硬化与大量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上,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经常饮用咖啡或可使肠壁渗透性减弱并可能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同时,在某些情
你是怎么知道肝囊网的?
  •   
  •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