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乙肝偏方终致命,药物性肝病不得不防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7276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曾收治一名18岁的男性患者,然而这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却被重型肝炎夺去生命,而真正的病因,却是他因为偏信治乙肝秘方,自制中草药煎剂服用,结果导致并发药物性肝炎而恶化。
现在,药物性肝炎日益成为常见的肝病之一。特别是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药物应用的数量不断增加和各级医疗机构中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多样化,且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药物性肝炎潜伏期长短不一;临床表现主要是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黄疸、纳差、乏力、胃肠道不适、肝区疼痛,特异性体质的患者还有发热、恶心、呕吐、皮疹、搔痒;药物性肝炎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严重者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多见于超大剂量或同时过量服用多种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抗生素占首位,合并两种及以上药物也会引起,以下是常见的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七大种类。
一、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
二、抗生素(金霉素、磺胺嘧啶、红霉素、氧氟沙星、痢特灵)
三、中成药(疳积散、克银丸、消核片、雷公藤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
四、中草药汤剂(小柴胡汤)
五、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
六、降血脂药(非诺贝特、烟酸)
七、化疗药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就是要从用药时入手,权衡利弊,什么药用,哪些药有较大不良反应,都应考虑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严密检测肝功能,一旦出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总之“多药齐上阵不可取”。
上一篇:中成药也能吃出药物性肝病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抗核抗体(ANA)的意义是什么?9278
- 02. 药物性肝病的鉴别区分7681
- 03.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改变9875
- 04. 老人要注意药量对肝脏的影响8307
- 05. 在某些特殊人群中应格外警惕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9490
- 06. 警惕药物过敏引起肝炎8239
热门阅读
- 01. 父亲有乙肝会传染给婴儿吗?
- 02. 对于脂肪肝你了解多少 脂肪肝变肝癌只需几步
- 03. 夏季养肝茶
- 04. 2011,我们身边的中医人
- 05. 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
- 06.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临床症状
- 07. 治疗乙肝没有特效药!
- 08. 花生豆浆可降血脂 预防脂肪肝
- 09. 儿童甲肝疫苗有必要打吗?有哪些不良反应
- 10. 甲肝病毒(HAV)感染率与过敏的相关性
图片推荐

22岁年轻姑娘患亚急性肝衰竭
4月17日,来自河南省太康县的26岁小伙王亚军向记者求助,他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一起挽救其年仅22岁老婆的生命。他向记者讲到:我和老婆,从2014年9月8号,也就是阴历8月15,到今天2016年4月1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和肝衰竭病人有效
2012年6月1日-2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联合主办、生物谷承办“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中科院吴祖泽院士在研讨会上做了关于学习《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暂行)

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 中医治慢肝的特色与优势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西医治疗上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存在病毒变异及不良反应较大等诸多问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美国的世界肝病权威汉斯

肝豆状核变性需终生治疗 需建立长期随访和病人管理制度
2012年8月18日,由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办的“肝豆状核变性学术专题会”在广州花都举行,会议由侯金林教授和彭劼副教授主持,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杨旭主任,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彭劼副教授、陈金军副教授、孙剑副教

多发性肝囊肿该怎么治疗
肝囊肿是常见的一种肝脏的良性病变,一般情况下,肝囊肿是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的,因此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检查防止病变即可。但有四种肝囊肿是必须进行治疗的,否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1、囊肿扭转者 指

严重肝损伤可致肝癌 专家教你怎样养肝护肝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具有解毒、代谢及调节血容量等功能。当肝脏受到损伤,它的功能就会受影响。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肝损伤?又应该怎样养肝护肝?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胡鹏博士,他表示肝

B超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意义?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B超能正确检查哪些病变呢? B超在慢性肝病的诊断中处于什么位置? B超已经非常普及,因其简

肝功异常还能上学吗?
咨询:学校体检,儿子被查出转氨酶异常,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是乙肝小三阳伴肝功异常,很是担心,那会不会影响学业?儿子在读高三,肝功异常还能上学吗? 卫生部已经出台:在体检项目上只允许查转氨酶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