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接吻会传染吗?
很多人问:丙肝患者接吻会传染么?丙肝会不会因为唾液而传播。下面专家来介绍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首先有关于唾液--日常生活接触:经检验,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HCV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几率较低。
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如病人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而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则受血者越容易患输血后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重型肝炎,且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针刺等也是HCV传播方式之一。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性传播:与感染者性交或高危的性方式增加传播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母婴传播、家庭内感染: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4%至 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高至20%,高HCV病毒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机会。国内外学者都发现,丙肝感染有家庭聚集性。家庭水平传播也比较常见。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露传播: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黏膜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可能与HCV传播有关;近年发现,有纹身史者丙肝病毒阳性率高,这同样由于纹身针具引起交叉感染所致。理发、剃须、美容时使用的剃刀、推剪常携带病毒,而且从不消毒,只要皮肤有伤口就可以感染。最近有人主张每人自备一套理发用具,去理发修面时带上专用,用完后再带回来。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预防丙肝的方法有哪些7177
- 02. 72岁老汉输血染丙肝 获赔21万后再索83万8263
- 03. 丙肝防治存在“三高三低”现象8677
- 04. 如何预防输血感染丙肝9224
- 05. 怎样让孩子远离丙肝病毒呢?8962
- 06. 丙肝高发的六类人群13090
热门阅读
- 01. 肝炎患者饮食不当会伤肝
- 02. 转氨酶高需要吃降酶药吗?
- 03. 春季肝火旺的良方!
- 04. 脂肪肝患者要怎么注意自己的营养问题
- 05. 酒精肝的7大症状 治疗要走“三步曲”
- 06. 不容忽视的脂肪肝
- 07. 乙肝治疗:防耐药,省成本
- 08. 乙肝抗病毒,何时是个头?
- 09. 秋季如何预防肝病复发?预防肝病复发的保健关键
- 10. 乙肝病毒耐药 预防胜于治疗
图片推荐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肝功能检查虽是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较多,但很多人还是不很清楚“为何要检查肝功能”,那肝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呢?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专家表示:肝功能检查目的主要是
乙肝小三阳也应加以重视
乙肝小三阳也应加以重视 乙肝分大三阳和小三阳两个阶段,提起大三阳,人们都会感到恐慌,认为大三阳传染性很强,要比小三阳严重,因此治疗以大三阳为主,而对于小三阳却不是很重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乙肝小
转氨酶偏高会影响胎儿吗?
网友咨询:转氨酶偏高会影响胎儿吗?我老婆再过一个多月就要生了,现在我母亲在照顾她,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她的转氨酶有些偏高,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胎儿啊?很替她担心,所以我想请问专家,转氨酶偏高会影响胎儿吗?
关于甲肝疫苗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甲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疾病和感染中占首位,平均每年24万人罹患甲肝。而预防甲肝发生和流行的惟一有效手段是接种甲肝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推荐甲肝易感人群应接种
乙肝抗体会自然产生吗?
河北石家庄铁道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打来电话咨询:学校组织打乙肝疫苗,但经过筛查检查后,我被告知体内已有乙肝抗体,不需要在打乙肝疫苗,我很纳闷乙肝抗体不都是打过乙肝疫苗后才会产生吗,为什么我没有打过乙肝
如何预防乙肝疾病的传染
如何预防乙肝疾病的传染 全球大约有20亿人患过乙肝,每年约有百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症,在中国,乙肝病毒患者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因此预防乙肝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预防乙肝的传染?
21岁女孩生双胞胎后因脂肪肝死亡!
昨日,21岁妈妈生双胞胎后离世,捐献器官救4人的新闻在微博上广为传播。新闻上称,该妈妈是一位90后,在怀孕34周的时候被查出有脂肪肝,担心治疗肝炎的药物对胎儿不利,最后决定先剖腹再进行治疗。但最后女孩
精壮小伙得了戊肝 医生支招远离戊肝
万万没想不到啊,自己这么强健的身体也抵挡不住戊型肝炎病毒的侵袭,这下摊上事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80后林先生,看着自己检查结果,自嘲着和自己开起了玩笑。 3月12日下午,林先生的大学同学出差路过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