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丙肝丙肝病因病理 → 肝中“老幺”——丙肝举报

肝中“老幺”——丙肝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7390次

  在病毒性肝炎这个“大家庭”中,丙型肝炎排行第三,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据对我国31个省市疾病监测调查结果,丙肝病毒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3.2%。 

  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文身针、拔牙器具等),也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据报道,国外输血后引起的肝炎中,曾经有过90%以上是丙肝。我国在对输血及血制品进行有效监管后,输血引起的丙肝已大幅度下降。  

  急性丙肝在发病早期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通常在感染hcv后2~24周出现食欲减退、疲乏、皮肤巩膜黄染、小便深黄色等症状。化验检查会发现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如果感染超过6个月,就称为慢性丙肝。由于不少丙肝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因此常常会被病人疏忽。因此,有下列情况的人:曾经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有静脉注射毒品史、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曾经在不正规的诊所注射药物或拔牙或家人中有丙肝病人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那么除了检查甲、乙肝外,还要检查有无丙肝。 

  丙肝的确诊主要依靠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抗-hcv阳性反映hcv感染的存在;而hcv-rna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因为它不仅是判断hcv感染的直接证据,也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和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作用。 

  感染hcv后若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约8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为慢性丙肝。大多数病情进展缓慢,可持续10~20年以上,不易被病人觉察。其中一部分病人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进一步演变成肝癌。因此,急性和慢性丙肝患者均应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首先,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和饮食、禁忌饮酒、合理使用保肝药等,这是所有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其次,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与治疗乙肝一样,抗病毒治疗也是丙肝治疗的关键。急性丙肝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有利于防止发展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延缓或阻断病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 

  目前用于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唯一有效的药物是α干扰素。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主要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α2a和α2b。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α1b干扰素,其疗效与国外进口干扰素相同,α1b干扰素已经在我国临床上广泛使用。 

  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血清hcv-rna阳性或抗-hcv 阳性,同时血清alt升高(除其他原因外)或肝穿证实肝组织有明显炎症,都应该尽早使用α干扰素治疗。α干扰素一般每次30~50微克(α1b干扰素),或300万单位(α2干扰素),第一个月每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急性丙肝疗程为12周,慢性丙肝疗程为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疗程。在选好适应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联合疗法,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最常见的是联合病毒唑治疗,在使用α干扰素治疗的同时,每日口服病毒唑1000~1200mg,疗程6~12个月。 

  由于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丙肝疫苗可用,加强自我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避免接触可能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必须接触时要戴上手套;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牙刷、剃刀等;在就诊或美容时使用彻底消毒的器具;避免不洁性行为或提倡使用安全套等。另外,已感染hcv者就诊牙医或其他检查时,应向医师告知病情,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已感染者不得作为供血员。 

标签:老幺  丙肝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