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工具易致丙肝
全球现约有1.7亿丙肝患者。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比感染乙肝更易转化成慢性肝炎,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丙肝防治指南。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该病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许多医务人员对其缺乏充分认识,造成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才被发现。
丙肝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难题,专家提醒尤其提醒网友,因为共用牙刷、剃须刀或是牙钻消毒不彻底,都可能传染丙肝病毒。
据北大医学部院士庄辉介绍,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
在我国,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针刺是主要传播渠道。专家提醒市民,看牙和做内镜检查或文身前要确认医疗器具是否严格消毒,而且不要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具和理发工具。对有输血史者、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专家建议他们应接受丙肝抗体检查。
丙肝防治指南对丙肝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等都做了明确的叙述,对医务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丙肝无疫苗 预防可切断传染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可因输血而感染,另外静脉吸毒、穿耳环孔和纹身、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恋)、唾液、不安全血液透析、外科手术、拔牙、针灸、内镜、使用非一次性注射用具、共用剃须刀等也可传播,还可通过母婴传播(特别是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联合感染的母亲更易发生)。
若经血液传播,进入体内的丙肝病毒量大,多为急性丙型肝炎,黄疸轻或无黄疸, 仅占25%;转氨酶升高,重症少见,不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
丙型肝炎可以单独发病,也可合并乙型肝炎等发病。
凡经输血等途径感染者,半个月至6个月,逐步出现全身乏力、厌食、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化验检测抗-HCV(即丙肝病毒抗体)和/或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转氨酶在100以上,即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目前尚未研制出丙型肝炎疫苗,因此,预防丙肝应从切断传染途径着手。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是如何毁掉我们的健康的8734
- 02. 丙肝:危害不亚于乙肝7073
- 03. 我国丙肝发病人数八年增10倍 过量饮酒加快癌变9187
- 04. 丙肝病毒感染后会如何发展?7981
- 05. 丙肝病毒存活时间有多长8353
- 06. 慢性丙肝晚期的症状介绍7002
热门阅读
- 01. 甲肝患者如何正确吃水果?
- 02. 何谓“肝硬化”
- 03. 秋季大三阳患者如何养肝?
- 04. 肝病患者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 这3个小妙招送给你!
- 05.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如何护理?
- 06. 肝炎患者牙龈或鼻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 07. 为肝病患者推荐的食疗方
- 08. 对肝腹水患者的病情有益的食物都有哪些?
- 09. 肝硬化常现7种合并感染 诱发肝性脑病危害大
- 10. 冬季养肝汤
图片推荐
福瑞股份爱肝一生引领2016中国肝病防治四大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提出,医疗行业融入互联网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医疗APP发展极为迅猛。有关机构预测,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明年将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 在整个移动医疗产业中,慢性病由于发病复杂、潜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溧阳60岁男子皮肤起红疹 肝内竟住着寄生虫
来自溧阳的张大爷,今年60岁,家里是做水果生意的,最近一段时间,张大爷老是觉得皮肤瘙痒,因为水果店新进了一批猕猴桃,所以一开始张大爷以为是猕猴桃过敏,就随意买了些止痒药膏。一段时间以后,张大爷发现原先
乙肝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乙肝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乙肝不同于其他疾病,其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定期随访工作,以便于观察治疗的效果。那么,乙肝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对此,肝病医院专家做出详细解答。 乙肝治疗有哪些注意
香港大学研究发现抗氧化物助长肝癌细胞
抗氧化物被视为可以防癌,但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动物实验发现,抗氧化物反而会刺激肝癌细胞生长,建议肝癌患者应避免服用高剂量的抗氧化物补充剂,如维他命A、C或E。 港大医学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刊载于《美国国家
丙肝早治疗 6成能治愈
你做过手术,有过输血史吗?你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吗?你有过不洁性生活史吗?你使用过不洁注射器或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拔牙吗?有时可能伴有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不好或精力难以
什么原因可导致间接胆红素高?
咨询:我肝功检查单上,胆红素指标异常,间接胆红素20.1,很是担心与疑惑,不晓得是什么原因所致,什么原因可导致间接胆红素高?请教专家,希望帮我做下解答,谢谢。 肝病专家就此疑问指出:间接胆红素的正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
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