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甲肝还缺乏哪些知识?
魏今波大夫是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感染病科主任,全国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有几十年临床经验。
魏大夫:
您好!
我在一次免疫学检查时发现有甲肝。可我从来没有什么感觉,这个结果可信吗?如果可信,我周围也没有患甲肝的,怎么会传染上呢?
长春 读者
春季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季节。我们已经了解了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仍有一些未研究明确和未被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甲型和戊型肝炎。
一、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病特点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高达80%,也就是感染过甲肝病毒而产生甲肝抗体的人(抗-HAV阳性者)占人群中80%。大家可能奇怪,有这么高吗?这是因为甲肝的感染者中隐性感染者远远多于急性肝炎患者。
隐性感染也称亚临床感染,就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应答,可以清除掉病原体,但不引起或只引起很轻微的组织损伤,所以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也没有生化检查的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如读者来信中提到的情况,我国的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者均以隐性感染多见。戊肝的人群感染率约为17%。
我们知道,乙、丙、丁型肝炎的临床患者多表现为慢性感染,而甲、戊型肝炎则为急性感染,一般不转为慢性。甲、戊型肝炎也都没有病毒携带状态,这一点也不同于乙、丙、丁型肝炎。
病毒携带和隐性感染有何不同呢?携带者不发病也没有免疫应答的排斥反应,不能清除病原体,但能从体内排出病原体(指潜伏期携带,而非显性感染后的恢复期携带),所以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甲、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就是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而乙、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还包括病毒携带者。
甲、戊型肝炎是通过胃肠道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也就是一般群众通常所说的“在外边吃饭传染的”,不同于乙、丙、丁型肝炎是经血液和体液等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传播的。
甲、戊型肝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由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以后再进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少量病毒进入血中,大部分由胆汁排入肠道,再随粪便排出体外。
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用具、玩具等,可引起甲、戊型肝炎的流行。尤其水源、食物污染可发生暴发流行。
1987年底到1988年3月,上海市民食用受粪便污染而未煮熟的毛蚶而引起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甲肝大流行,4个月内有31万人发病。1986年到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因粪便污染水源,曾发生两起戊肝暴发流行,共发生11.9万例,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
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是甲肝抗体阴性者。由于人类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所以我国人群大多在幼年时就被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甲肝病人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戊型肝炎的显性感染者主要为成年人。
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大约为4周,戊肝为6周。均起病急,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之分。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约占总病例的50%~90%。由于无黄疸型症状较黄疸型轻,起病也较缓,恢复较快而常被忽视,所以人们多见的是黄疸型肝炎。
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初期可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食、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症状,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
这里顺便说一下,这些急性肝炎的症状也见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但一般略轻,在非活动期甚至无症状。常有慢性肝炎患者仅凭自己无症状就认为“没事”,拒绝检查,是错误的。
由于急性肝炎症状明显,故多能及时就医。待到患者皮肤、巩膜(“白眼仁”)出现黄染时,一般热退,自觉症状减轻。但尿色可进一步加深,由于胆盐刺激可有皮肤瘙痒。部分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灰白色大便。此时病人可有肝脾肿大,肝区触痛等体征。超声检查也有相应的改变。患者肝功能化验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ALT是目前反映肝细胞功能最常用的生化指标。
甲型肝炎的总病程约2~4个月,重型肝炎少见,但婴儿患甲肝常较重,可发展为急重肝。戊型肝炎与甲肝相比症状略重,病程也较长,尤其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较甲肝更显着。老年人的急性肝炎以戊肝多见,并且黄疸型多;晚期妊娠妇女患戊肝时病情重,产后大出血多见,容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可高达30%以上;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戊肝时病情也较重,病死率高。但大多数戊型肝炎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诊断较明确,根据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病毒性肝炎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分清是哪种病毒感染;临床主要依靠免疫学检查,感染甲肝或戊肝病毒后,早期机体分别会产生抗HAVIgM或抗HEVIgM抗体,它们都是近期感染病毒的标志,急性期后消失。甲型肝炎在恢复期产生抗HAVIgG抗体,它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是保护性抗体,一般不再感染甲肝病毒。而戊型肝炎的IgG抗体在急性期就可达高水平,恢复期明显下降,多于6~12个月消失,无保护性。
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甲肝和戊肝的临床过程一般均良好,多为自限性,就是无须特殊治疗,一段时间后也可自愈,完全康复。但上述特殊人群要格外重视。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重的病人和黄疸、肝功改变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肝功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饮食方面应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也可酌情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等营养。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消除症状及恢复肝功能,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重症肝炎病人的治疗则要复杂得多。
甲、戊型肝炎的预防也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几方面入手。对传染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工作,不喝生水,不吃未熟透的海鲜、肉蛋类食物,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仍是注射疫苗,抗HAVIgG阴性者,可接种甲肝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需接种,因其携带来自母体的抗体。接种后免疫期至少5年。戊型肝炎尚无疫苗。
我们可以看出,一种传染病的流行是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卫生习惯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所以,从根本上控制传染病还要靠综合国力的提高。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甲型肝炎的预防免疫7614
- 02. 甲型肝炎能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吗9709
- 03. 甲肝痊愈后还会得其它肝炎吗?9790
- 04. 甲型肝炎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9497
- 05. 甲肝对孕妇的危害8162
- 06. 河北邯郸再现甲肝病毒感染8408
热门阅读
- 01. 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肝硬化如何长期用药?
- 02. 乙肝疫苗加强针不是必须打的!
- 03. 乙肝携带者的传播途径
- 04. 肝血管瘤吃什么好 肝血管瘤饮食注意事项
- 05. 专家教你如何有效预防乙肝
- 06. 有利于肝硬化康复的几种蔬菜
- 07. 列举慢性肝炎的发病症状
- 08. 丙肝病毒潜伏期到底多久呢
- 09. 酒精肝是酒精中毒引起的吗?
- 10. 女性感染乙肝的疑问
图片推荐
我国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中药贸易中,80%的中药是日本产的,德国的中草药年销售额为22亿美元,人均消耗中草药约36.55美元,远高于作为中医药发祥地的中国。”这个尴尬的现实让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很纠结。他指出,这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但并不等于是乙肝就一定会形成肝硬化,相对来说,慢性乙肝性肝炎患者发展肝硬化的比率比一般人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乙肝患者如何
乙肝腹胀腹痛的原因?
腹胀腹痛可谓是临床上乙肝患者多见的主诉症状,那为什么会引起腹胀腹痛的不适症状呢?乙肝腹胀腹痛的原因?借此听听肝病专家对此的介绍吧。 乙肝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而肝脏本身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
小伙吃海鲜“摊上事儿” 军医支招远离戊肝
万万没想不到啊,自己这么强壮的身体也抵挡不住戊肝病毒的侵袭,这下摊上事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80后林先生,看着自己检查结果,自嘲着和自己开起了玩笑。 3月12日下午,林先生的大学同学出差路过宁波,下车
肝硬化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往往死于并发症,对于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不可忽视。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 中医治慢肝的特色与优势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西医治疗上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存在病毒变异及不良反应较大等诸多问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美国的世界肝病权威汉斯
乙肝大三阳可以喝红酒吗?
家里备有很多红酒,吃饭的时候会喝;朋友来了也会喝;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也会喝点....红酒成为欧阳女士的一部分,但最近去医院体检时发现,自己竟然是乙肝大三阳!医生建议要戒酒,白酒我不喝,那红酒呢?乙肝大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脂肪肝患者除了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对于促进病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脂肪肝不宜吃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 脂肪肝不宜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