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乙肝你还有哪些不了解?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8857次
肝硬化是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每年由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大约为30万,在十大疾病死亡原因中列为第六位。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最主要结局。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患病人群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其次,有20%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炎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慢性肝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而肝硬化的防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卫生部科教司在国内广泛开展的“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课堂”已将肝硬化的防治列为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当前,医学界对肝硬化的发病机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在对慢性肝病、肝硬化的防治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乙肝病毒感染者没有不适就不需定期接受检查吗?
这是认识上的第一个误区,对任何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肝病尤其如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据有关病例资料统计显示,由于出现疲乏、腹胀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在就医过程中确诊的肝硬化者只占肝硬化总患病人数的1/1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在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时才被明确诊断。据不完全估计,该患者群中,大约有近一半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肝硬化。
医学界把肝脏称作“沉默”的脏器,因为肝细胞再生功能非常强大,代偿能力也很强,所以肝脏对损伤、特别是慢性损伤具有巨大的承受能力,相当一部分人到出现明显的疲劳、肝区胀痛以及消化道等症状时,其受累往往已相当沉重,已到不堪重负的地步。
就乙型病毒性肝炎来说,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要10年-30年或者更长,肝硬化初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原发肝病。患者肝功能代偿良好时可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有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右季肋部或两季肋部不适或疼痛、腹胀、腹泻、皮肤瘙痒、鼻、牙龈出血以及两目干涩、视力下降、不规则发热、夜尿增多等症状。男性可见性欲减退,女性可见月经减少或提前闭经。
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对接受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和肝脏的B超检查,若明确已感染乙肝病毒者,要3个月-半年进行1次检查。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在45岁之后,肝硬化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定期检查。
二、已经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还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我国常见的肝硬化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病毒是导致肝功受损、肝硬化等很多后果的元凶。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的步骤。即使已经形成肝硬化,只要病毒DNA呈阳性,转氨酶异常,肝脏有炎症(活动性肝硬化),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可以达到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但是必须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三、乙肝“小三阳”、病毒DNA阴性且肝功能在正常值范围还会发展为肝硬化吗?
有些患者看到化验单上转氨酶正常,就误以为肝病治好了,不再继续观察随访,这是非常有害的,但在临床上经常见到50-60岁的病人,“以往数十年身体一直健康,仅是小三阳,每年体检肝功能也始终正常,怎么一下就变成了肝硬化了呢?”临床研究也同样发现,对于乙肝“小三阳”、病毒DNA呈阴性且转氨酶在正常范围的所谓“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活检肝脏组织检查结果表明,此类人群中半数以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变化。可以看出,乙肝“小三阳”、病毒DNA呈阴性,且肝功能在正常值范围并不代表肝脏真的正常,只是没有出现显性临床表现罢了。这种隐藏的损伤为肝脏所承受并代偿,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而人体体质的衰退,在年届退休前后便一下子“集中涌现”出来。感染乙肝病毒者,定期检查肝功能,观察肝功能、尤其是转氨酶指标是否有异常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判断是否已发展为肝硬化的标准。肝硬化是肝脏病理学诊断,在肝硬化的代偿期,肝功能检查可以完全是正常的,只有经肝脏组织活检或B超检查才能发现。而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展为肝硬化又是一较为漫长阶段,因而往往易被忽视。这是由于很多人、甚至医务人员忽视了肝病的另一重要病理指标——肝纤维化,在作B超检查时可表现为“肝脏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或不均匀”。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在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治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时期,不可错过。所以说,只有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才能够治愈慢性肝病,而不是仅仅关注转氨酶指标的变化。
四、常服“保肝护肝药”能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吗?
在临床上还经常有一些就诊病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一直在接受保肝降酶药物的治疗,怎么还会发展为肝硬化了呢?”这里存在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保肝药可以保护肝脏,只要转氨酶不增高,肝脏就太平了。实际上,保肝药的应用只是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而降酶药的应用只是针对部分慢性肝病转氨酶过度增高的应急措施,而并非是“治本”的常规方法,长期应用有时只会掩盖真相,贻误病情。因而,仅仅常服“保肝护肝药”是不能阻止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有效的控制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策略是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与针对肝硬化的基础病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相结合。
任何事物只看表面,只能是假的多、真的少。肝脏炎症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肝炎病毒所造成的免疫损伤,转氨酶的高低只是炎症活动度的标志,肝脏组织的“内在”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损伤的修复反应,就像皮肤划破后留下的“瘢痕”一样,而微细“瘢痕”的日积月累,结局是无功能的纤维组织取代了正常的肝组织,肝实质细胞越来越少,肝脏逐渐变硬,即纤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肝硬化了。所以,长期服用各种“保肝药”无法达到防治肝硬化的目的。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才是治本的措施。因此,国际上一位著名肝病权威曾经说过:“谁能阻止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肝病。”
五、已经确诊为肝硬化,还有办法治疗吗?
有些病人一但知道自己患了肝硬化,往往会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因为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是一世界性难题,肝硬化是无药可治的。这是决不可取的观点。
肝硬化的现代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病因治疗;
二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抗纤维化治疗;
三是恢复肝功能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近年来国际上对肝硬化的病原学治疗如抗乙肝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研究表明,部分病例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所减轻。肝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肝纤维化的可逆性已成共识,但迄今为止国外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治疗上缺乏理想药物也确是事实。
近年国内外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肝脏内胶原纤维的增生与降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合成与降解孰强孰弱,决定着肝脏纤维化的发展速度。如果能对“合成”进行人为抑制,对“降解”加以促进,就可以使纤维化逆转:这一研究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将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一律视为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长期的临床实践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中医药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先后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药新药问世,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以其“扶正祛邪”的策略优势见长,具有调整机体免疫机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等多方面的作用,可较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尽管其退腹水的效果较缓,但有着整体治疗优势;可减轻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所带来的副作用,与利尿剂并用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中医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据报道,国内多家单位所拟定的多个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均有一定疗效。“扶正化瘀法”是其共性的基本治法,在临床进行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对照观察显示,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γ-球蛋白含量;有效地调整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异常;对患者免疫机能及内分泌的异常状态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而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的对照研究发现,扶正化瘀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疲乏与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活性及总胆红质含量,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及白/球蛋白比值,治疗后作2次肝活检,以纤维化分期为标准的病理观察显示,扶正化瘀复方治疗后肝纤维化分期的逆转率达52%,可较好地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治疗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坚持持久战。而良好的心态、生活上的调摄,防外邪、免过劳、禁饮酒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最主要结局。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患病人群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其次,有20%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炎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慢性肝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而肝硬化的防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卫生部科教司在国内广泛开展的“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课堂”已将肝硬化的防治列为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当前,医学界对肝硬化的发病机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在对慢性肝病、肝硬化的防治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乙肝病毒感染者没有不适就不需定期接受检查吗?
这是认识上的第一个误区,对任何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肝病尤其如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据有关病例资料统计显示,由于出现疲乏、腹胀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在就医过程中确诊的肝硬化者只占肝硬化总患病人数的1/1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在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时才被明确诊断。据不完全估计,该患者群中,大约有近一半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肝硬化。
医学界把肝脏称作“沉默”的脏器,因为肝细胞再生功能非常强大,代偿能力也很强,所以肝脏对损伤、特别是慢性损伤具有巨大的承受能力,相当一部分人到出现明显的疲劳、肝区胀痛以及消化道等症状时,其受累往往已相当沉重,已到不堪重负的地步。
就乙型病毒性肝炎来说,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要10年-30年或者更长,肝硬化初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原发肝病。患者肝功能代偿良好时可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有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右季肋部或两季肋部不适或疼痛、腹胀、腹泻、皮肤瘙痒、鼻、牙龈出血以及两目干涩、视力下降、不规则发热、夜尿增多等症状。男性可见性欲减退,女性可见月经减少或提前闭经。
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对接受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和肝脏的B超检查,若明确已感染乙肝病毒者,要3个月-半年进行1次检查。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在45岁之后,肝硬化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定期检查。
二、已经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还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我国常见的肝硬化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病毒是导致肝功受损、肝硬化等很多后果的元凶。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的步骤。即使已经形成肝硬化,只要病毒DNA呈阳性,转氨酶异常,肝脏有炎症(活动性肝硬化),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可以达到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但是必须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三、乙肝“小三阳”、病毒DNA阴性且肝功能在正常值范围还会发展为肝硬化吗?
有些患者看到化验单上转氨酶正常,就误以为肝病治好了,不再继续观察随访,这是非常有害的,但在临床上经常见到50-60岁的病人,“以往数十年身体一直健康,仅是小三阳,每年体检肝功能也始终正常,怎么一下就变成了肝硬化了呢?”临床研究也同样发现,对于乙肝“小三阳”、病毒DNA呈阴性且转氨酶在正常范围的所谓“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活检肝脏组织检查结果表明,此类人群中半数以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变化。可以看出,乙肝“小三阳”、病毒DNA呈阴性,且肝功能在正常值范围并不代表肝脏真的正常,只是没有出现显性临床表现罢了。这种隐藏的损伤为肝脏所承受并代偿,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而人体体质的衰退,在年届退休前后便一下子“集中涌现”出来。感染乙肝病毒者,定期检查肝功能,观察肝功能、尤其是转氨酶指标是否有异常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判断是否已发展为肝硬化的标准。肝硬化是肝脏病理学诊断,在肝硬化的代偿期,肝功能检查可以完全是正常的,只有经肝脏组织活检或B超检查才能发现。而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展为肝硬化又是一较为漫长阶段,因而往往易被忽视。这是由于很多人、甚至医务人员忽视了肝病的另一重要病理指标——肝纤维化,在作B超检查时可表现为“肝脏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或不均匀”。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在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治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时期,不可错过。所以说,只有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才能够治愈慢性肝病,而不是仅仅关注转氨酶指标的变化。
四、常服“保肝护肝药”能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吗?
在临床上还经常有一些就诊病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一直在接受保肝降酶药物的治疗,怎么还会发展为肝硬化了呢?”这里存在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保肝药可以保护肝脏,只要转氨酶不增高,肝脏就太平了。实际上,保肝药的应用只是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而降酶药的应用只是针对部分慢性肝病转氨酶过度增高的应急措施,而并非是“治本”的常规方法,长期应用有时只会掩盖真相,贻误病情。因而,仅仅常服“保肝护肝药”是不能阻止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有效的控制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策略是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与针对肝硬化的基础病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相结合。
任何事物只看表面,只能是假的多、真的少。肝脏炎症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肝炎病毒所造成的免疫损伤,转氨酶的高低只是炎症活动度的标志,肝脏组织的“内在”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损伤的修复反应,就像皮肤划破后留下的“瘢痕”一样,而微细“瘢痕”的日积月累,结局是无功能的纤维组织取代了正常的肝组织,肝实质细胞越来越少,肝脏逐渐变硬,即纤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肝硬化了。所以,长期服用各种“保肝药”无法达到防治肝硬化的目的。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才是治本的措施。因此,国际上一位著名肝病权威曾经说过:“谁能阻止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肝病。”
五、已经确诊为肝硬化,还有办法治疗吗?
有些病人一但知道自己患了肝硬化,往往会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因为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是一世界性难题,肝硬化是无药可治的。这是决不可取的观点。
肝硬化的现代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病因治疗;
二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抗纤维化治疗;
三是恢复肝功能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近年来国际上对肝硬化的病原学治疗如抗乙肝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研究表明,部分病例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所减轻。肝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肝纤维化的可逆性已成共识,但迄今为止国外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治疗上缺乏理想药物也确是事实。
近年国内外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肝脏内胶原纤维的增生与降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合成与降解孰强孰弱,决定着肝脏纤维化的发展速度。如果能对“合成”进行人为抑制,对“降解”加以促进,就可以使纤维化逆转:这一研究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将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一律视为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长期的临床实践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中医药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先后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药新药问世,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以其“扶正祛邪”的策略优势见长,具有调整机体免疫机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等多方面的作用,可较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尽管其退腹水的效果较缓,但有着整体治疗优势;可减轻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所带来的副作用,与利尿剂并用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中医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据报道,国内多家单位所拟定的多个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均有一定疗效。“扶正化瘀法”是其共性的基本治法,在临床进行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对照观察显示,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γ-球蛋白含量;有效地调整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异常;对患者免疫机能及内分泌的异常状态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而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的对照研究发现,扶正化瘀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疲乏与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活性及总胆红质含量,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及白/球蛋白比值,治疗后作2次肝活检,以纤维化分期为标准的病理观察显示,扶正化瘀复方治疗后肝纤维化分期的逆转率达52%,可较好地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治疗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坚持持久战。而良好的心态、生活上的调摄,防外邪、免过劳、禁饮酒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下一篇:预防乙肝恶变半年查一次B超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食疗提高乙肝患者生活质量9448
- 02. 玫瑰花茶解肝郁,保肝脏7406
- 03. 乙肝饮食要合理,荤素搭配有讲究8832
- 04. 肝病患者不宜“吃肝补肝”7688
- 05. 肝病者该少吃猪肝!7886
- 06. 定期检查+正规治疗,防治乙肝变成肝硬化7983
热门阅读
- 01. “三管齐下”战胜肝硬化
- 02. 乙肝大三阳患者适合吃哪些食物?
- 03.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
- 04. 预防肝癌 应该怎么做
- 05. 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有
- 06. 急性肝炎预防需要注意
- 07. 详解甲肝治疗的三步曲
- 08. 炒猪肝配青椒 降胆固醇
- 09. 治疗甲肝的方法
- 10. 肝癌常见的危害有哪些?
图片推荐
随州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乙肝五项”不得列入用工体检
昨从随州市劳动监察支队获悉,即日起,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劳务用工行为。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严格依法履行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职责,进
福瑞股份爱肝一生引领2016中国肝病防治四大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提出,医疗行业融入互联网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医疗APP发展极为迅猛。有关机构预测,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明年将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 在整个移动医疗产业中,慢性病由于发病复杂、潜
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
咨询: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但前段时间查出肝脏有些不太好,故想问问各位专家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 经常喝咖啡对肝脏好吗?肝病医院专家表示:咖啡中含有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绿原酸,及丰富
脂肪肝也会“伤心” 降低血脂才能远离脂肪肝
血脂四项是体检当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它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四个指标。那么对于脂肪肝人群来讲,最需要关心的是哪一个呢?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又有哪些关系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南方
乙肝歧视已影响国家发展
肝病患者所受身心伤害远远超过病毒本身危害,携带乙肝病毒的大量优秀人才得不到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中国农工民主党提出了一个名为规范乙肝检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党派提案
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
咨询:今天去医院拿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结果显示五项全部为阴性,因对此不了解,所以想问问各位专家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 乙肝两对半全阴性正常吗?专家表示:乙肝两对半结果显示为全阴性,说明机体未感染乙
如何判断大三阳是否耐药?
如何判断大三阳是否耐药?乙肝耐药是由于乙肝病毒对药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导致药物抑制病毒作用的敏感度下降,耐药的发生是乙肝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慢性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还会增加处理耐药所需的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脂肪肝是近些年来发病率上升最高的一类疾病,虽然患者本身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形成肝硬化,因此对于脂肪肝我们需要及时治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