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传染病从容也是免疫力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7425次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今天,发生已知或未知的传染性疾病,都不属意外。随着甲型流感在我国的蔓延,民众恐惧心理在医院门诊中时有发现。专家认为,民众遵从政府决策,坦然从容面对传染病,也是提高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信任政府决策,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
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先后经历了南方冰雪灾、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侵袭。政府在灾难中成熟,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应对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季节性、烈性传染病方面,针对医务工作者,制定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针对民众有规范可行的应对方案、实施措施。
今年发生甲型流感以来,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6月19日北京市发放了《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四方责任”的通知》:为阻止二代病例产生和防止甲型H1N1流感大暴发、大流行,社会各界切实落实“四方责任”,即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分别从落实属地责任,健全辖区管理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行业、系统管理;强化单位责任,健全社会单元防控工作机制;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等四方面阐述了防控的具体措施。
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从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回京的人员,要自行居家观察7日;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做好隔离治疗、排查工作;接受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登记和确认工作。
《四方责任》的制定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与防控,并且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种类繁多,但传播方式各行其道
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类39种,其中甲类有鼠疫、霍乱2种;乙类有“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26种;丙类有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等11种。只要我们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传染病就会远离我们。以下是传染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1、接触传染:健康人和病人接触而引起的传染。病人的血液、黏膜和皮肤通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接触而感染,如:破伤风、乙、丙型肝炎,性传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等。
2、飞沫传染(也叫呼吸道传播):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所喷出的口水、飞沫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散布在空气中,进入健康人的口、鼻而致病。常见病有:脑膜炎、水痘、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等。
3、粪口传染(即消化道传播):经由食物或水而传染的疾病,此外,被污染的手或带菌的苍蝇和蟑螂,也会污染食物和水。 常见病:甲肝、戊肝、小儿麻痹、痢疾、霍乱等。
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是指被带有病原体的昆虫或动物叮咬而传染的疾病,例如蚊虫可传染疟疾、登革热,鼠蚤传染鼠疫,由动物传染的则有狂犬病。
5、垂直传染:指胎儿因母体得到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
6、血液传染:通过血液、伤口的感染。常见于共享注射器材使用毒品、输血等。常见病:乙、丙肝、艾滋病。
■淡定与从容可以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了解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我们还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避免或尽快调整沮丧、消极、恐惧的心情。过度恐惧会降低人的免疫能力。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抑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接触易感病毒,感染疾病;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损害大脑某些细胞群,导致人体转入焦虑、疲乏状态,引起失眠、食欲下降、心悸胸闷等应激反应,降低机体防病能力;再有,恐惧、紧张、焦虑、气愤这些负情绪刺激下皮质胆固醇分泌增加,这种压力蛋白在体内分泌过多就会影响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数目、质量,抑制细胞免疫,导致免疫力下降。
我们要加速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灾难过程中的自救、救人的应对技巧,灾后的心理调适等都需要接受系统培训或进行自我教育。政府一直提倡建立学习型的社会,做学习型的公民。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学习不仅有狭义上的学技术、学工作领域的知识,更要拓展到对人文、地理、天文等广义知识领域的认知。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世外高人,多读书、看报、上网,从媒体上多了解时事、学习知识。多参与社会生活。使身体健康与心理平和完美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随着自身科学知识的提高,我们就能做到在天灾人祸面前保持淡定与从容,彻底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
■信任政府决策,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
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先后经历了南方冰雪灾、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侵袭。政府在灾难中成熟,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应对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季节性、烈性传染病方面,针对医务工作者,制定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针对民众有规范可行的应对方案、实施措施。
今年发生甲型流感以来,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6月19日北京市发放了《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四方责任”的通知》:为阻止二代病例产生和防止甲型H1N1流感大暴发、大流行,社会各界切实落实“四方责任”,即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分别从落实属地责任,健全辖区管理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行业、系统管理;强化单位责任,健全社会单元防控工作机制;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等四方面阐述了防控的具体措施。
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从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回京的人员,要自行居家观察7日;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做好隔离治疗、排查工作;接受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登记和确认工作。
《四方责任》的制定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与防控,并且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种类繁多,但传播方式各行其道
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类39种,其中甲类有鼠疫、霍乱2种;乙类有“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26种;丙类有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等11种。只要我们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传染病就会远离我们。以下是传染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1、接触传染:健康人和病人接触而引起的传染。病人的血液、黏膜和皮肤通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接触而感染,如:破伤风、乙、丙型肝炎,性传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等。
2、飞沫传染(也叫呼吸道传播):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所喷出的口水、飞沫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散布在空气中,进入健康人的口、鼻而致病。常见病有:脑膜炎、水痘、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等。
3、粪口传染(即消化道传播):经由食物或水而传染的疾病,此外,被污染的手或带菌的苍蝇和蟑螂,也会污染食物和水。 常见病:甲肝、戊肝、小儿麻痹、痢疾、霍乱等。
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是指被带有病原体的昆虫或动物叮咬而传染的疾病,例如蚊虫可传染疟疾、登革热,鼠蚤传染鼠疫,由动物传染的则有狂犬病。
5、垂直传染:指胎儿因母体得到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
6、血液传染:通过血液、伤口的感染。常见于共享注射器材使用毒品、输血等。常见病:乙、丙肝、艾滋病。
■淡定与从容可以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了解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我们还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避免或尽快调整沮丧、消极、恐惧的心情。过度恐惧会降低人的免疫能力。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抑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接触易感病毒,感染疾病;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损害大脑某些细胞群,导致人体转入焦虑、疲乏状态,引起失眠、食欲下降、心悸胸闷等应激反应,降低机体防病能力;再有,恐惧、紧张、焦虑、气愤这些负情绪刺激下皮质胆固醇分泌增加,这种压力蛋白在体内分泌过多就会影响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数目、质量,抑制细胞免疫,导致免疫力下降。
我们要加速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灾难过程中的自救、救人的应对技巧,灾后的心理调适等都需要接受系统培训或进行自我教育。政府一直提倡建立学习型的社会,做学习型的公民。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学习不仅有狭义上的学技术、学工作领域的知识,更要拓展到对人文、地理、天文等广义知识领域的认知。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世外高人,多读书、看报、上网,从媒体上多了解时事、学习知识。多参与社会生活。使身体健康与心理平和完美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随着自身科学知识的提高,我们就能做到在天灾人祸面前保持淡定与从容,彻底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
下一篇:警惕没有症状的丙型肝炎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高危人群需警惕8164
- 02. 丙肝也有母婴传播?7424
- 03. 忽视:防治丙肝的大忌9680
- 04. "癌王"九成以上祸起乙丙肝8943
- 05. 警惕没有症状的丙型肝炎8732
- 06. 丙肝高危人群“你我他”!9653
热门阅读
- 01. 孕妇能打乙肝疫苗吗?
- 02. 将乙肝抗病毒加入医保范围
- 03. 女性丙肝的危害
- 04. 这种筷子用了会得肝癌 肝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 05. 咖啡因对慢性丙肝有好处吗?
- 06. 肝硬化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 07. 4种疾病容易导致肝纤维化发生
- 08. 几个好习惯祛除肝硬化诱因
- 09.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
- 10. 六种健康饮食帮助你治疗肝炎
图片推荐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有网友咨询: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上周我们单位体检,我被查出得了乙肝,幸好我爱人没被传染,那么,以后生活中,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非常多,由于对肝病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其实并不是这样,乙肝癌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灵芝,大家都不陌生,其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灵芝在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那如此治好,乙肝患者能吃灵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因此,摄入人体的很多物质都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的,而饮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肝硬化的形成。那么,饮酒过度为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一家4口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家庭超半数人口患夜盲症这个不幸的家庭就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镇,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女人刘维玉和她的4个未成年子女。近日,刘维玉考虑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抚养这么多孩子,开始寻求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