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肝炎<动漫>
卫生署特别预防计划制作(2002)
1. 分泌功能
肝细胞分泌胆汁,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胆盐,和胆红素。胆盐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当胆汁分泌功能失调时,胆红素便会积聚于身体而产生黄疸症,皮肤便呈现黄色。
2. 解毒功能
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酒精及部分药物等,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3. 代谢功能
小肠吸收的糖类,在肝脏合成为肝糖,存于肝脏。当血糖降低时,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保持血糖的水平。
小肠吸收的胺基酸,在肝脏合成为蛋白质,供身体所需,有余的会分解为尿素等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亦参与脂肪、维他命及荷尔蒙的新陈代谢。
肝炎的征状要在潜伏期后才会呈现。每种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样,由二星期至六个月不等。
大部分是没有征状,如有的话,患者一般缓缓起病,病征起初并不明显,就好像重感冒一样,包括轻微发热、全身疲倦、肌肉痛、头痛、食欲不振、厌恶吸烟,随后会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和胀痛、便秘或腹泻等。如病程转坏,皮肤和眼白会变黄,小便颜色加深,就像茶一样颜色,称为黄疸。多数患者在三至六星期康复。
-
肝炎即是指肝脏细胞发炎
-
肝炎的分类基于它的成因,而由过滤性病毒所引致的肝炎在香港较常见。其他较少见的成因包括酒精、药物、化学剂和遗传病等。
-
现今已鉴别出最少有六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型。
-
甲型和戊型肝炎经由食物传染,而乙、丙、丁和庚型则主要由血液或体液传染。
-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通常引起急性肝炎及黄疸。
-
其潜伏期为二至六星期。
-
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复,但亦有极少数的病例会发展成肝脏衰竭,甚至死亡。
-
甲型肝炎痊愈后,通常可获终生免疫,并没有长期带病毒的情况。
在香港的流行情况
-
在 1992 年曾发生甲型肝炎流行疫症,呈报数字高达3626人,其中4人病重死亡。
-
最近,每年呈报的甲型肝炎个案由1988年超过一千宗下降至最近这几年的几百宗。
-
在香港过半的三十岁以下的青年都从未受感染。
甲型肝炎由肠道传染-病毒由病人的大便中排出体外,再经由不洁的食物、食水,或沾染了的双手传入其他人口中而导致传染。
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淡水或咸水生存达12个月之久,亦可生存于食物内数天以上,因此感染途径可以是:-
-
进食被病毒污染而未经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壳类海产如蚝、蚬和螺等。
-
饮用被病毒污染而未经妥善处理的食水。
-
与受感染病人亲密的接触。
跟一般食物传染的疾病一样,最重要是注意个人、饮食和环境卫生。
-
个人卫生-预备食物前及进食前应洗手,如厕后要冲厕及用肥皂洗手。
-
饮食卫生-食水饮用前要煮沸,所有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食物,都应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甲型肝炎病毒在100℃高温煮五分钟才会死亡)
-
环境卫生-适当处理污水及排泄物,妥善处理及储存食水。厨房及饮用具要保持清洁。
-
甲型肝炎疫苗-适合两岁以上的人士注射。要有效产生免疫力,需要接受两次疫苗注射,相隔六至十二个月内进行。一般相信免疫力可以维持超过十年时间。
-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一般四十岁以上的本地人士,大部分已经接触过甲型肝炎,并对病毒产生免疫能力。
-
经常到甲型肝炎高度流行地方旅游的人士,较容易接触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可能受感染。
-
经常进食未经煮熟的贝壳类海产食物者,受甲型肝炎感染的机会较大。
-
外国资料显示,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受感染机会较高。
-
从事饮食人士,假如受到甲型肝炎感染,便有很大机会传播给顾客和公众。
-
乙型肝炎亦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可引起急性肝炎,更可导致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
其潜期为六星期至六个月。
-
大概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成年人和百分之七十至九十的婴儿受感染后未能完全清除病毒而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同时亦成为传播根源,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估计全球有三亿五千万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其中四分三是亚洲人。
大概 25% 的带病毒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其余的成为健康的带病毒者。
在过去二十年间,香港乙型肝炎带病毒率由 10% 遂步下降至 8%。
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存在于病人和带病毒者的体液,主要是血液、胎水、精液及阴道分秘物。
传播途径:-
1. 母婴接触
带病毒母亲一般于分娩期间或于襁褓期间把病毒传染给婴儿,机会高达90%。在香港及中国等高度流行的地区,母婴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 血液接触
-
透过刀伤、擦伤的皮肤、眼睛或口部的黏膜而意外地接触到带病毒者的血液或分泌物。
-
与他人共用针筒注射毒品。
-
用未经妥善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针灸等。
-
共用日用品如剃刀、指甲钳等容易令身体受损的用具。
3. 性接触
在没有安全措施下和带病毒者进行性接触。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疾病的一种,因此预防措施和其他血源性传染病都一样。
-
小心清洁伤口及包扎妥当。
-
处理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方或用具时,都应戴上胶手套:用一份漂白水加四份水消毒带有病毒的物件。
-
不要与人共用剃刀、牙刷、指甲钳等容易今皮肤受损的器具。亦不要与人共用针筒、针嘴注射毒品。
-
避免纹身、针灸或纹眉、脱痣等手术,如有需要,尽量使用「用后即弃」的器具,或确保仪器彻底消毒。
-
减少性伴侣的数目,采取安全性行为和正确使用安全套,如知道性伴侣为带病毒者,应该尽快接受疫苗注射。
-
最有效是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
疫苗一共需要注射三次,第一和第二次相隔一个月,第二和第三之相隔五个月。
-
依时接受三次疫苗注射后,大约90-95%的人可以产生长期的免疫力。
-
接受乙型肝炎预防疫苗之前,应该预先检验血液,只有从未被乙型肝炎感染过的人,才需要接受疫苗注射。
以下人士特别需要接受疫苗注射:
-
新生婴儿
-
带病毒者的家人及性伴侣
-
注射毒品人士
-
经常接受血液或血液制成品的人士
-
洗肾人士
-
工作上需要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医护人员
-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大致上一样,主要是经由血液传染,但是没有乙型肝炎那么普遍。
-
暂时没有丙型肝炎预防疫苗。一般预防措施跟乙型肝炎一样。
-
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病状而成为带病毒者。
-
确认是否带病毒者是透过丙型肝炎抗体测试。
-
估计在香港大概0.5%的人口是带病毒者。
-
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一样,也会引致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
-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很特别的病毒,无法独立生存,需要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才可以在人体细胞内生存及繁殖。因此丁型肝炎的传染和乙型肝炎是一模一样。可以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病人,或在病人感染乙型肝炎成带病毒后重复感染丁型肝炎。
-
在香港,丁型肝炎比较罕见,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注射毒品所感染。
-
双重感染乙型和丁型肝炎的病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机会较高。
-
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可同时预防丁型肝炎。
-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一样,同是肠道传染病,是透过污染的环境和食物由口而传染。
-
戊型肝炎主要流行于发展中的国家。
-
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一样,感染后都不会变成带病毒者或引致慢性肝病。
-
现时戊型肝炎在香港的流行程度还未明朗。
-
预防方法是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出外旅行时应加倍留意食物及食水的清洁。
-
庚型肝炎是最新发现的新病毒。
-
暂时不太清楚它在香港的严重程度。
-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透过血液和体液传染。
-
一般预防措施跟乙型肝炎一样。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甲肝的危害面面观9138
- 02. 甲肝病毒过敏性8843
- 03. 让疫苗成为健康代名词10039
- 04. 你真的了解肝脏吗?9127
- 05. 甲型肝炎的症状7658
- 06. 甲型肝炎能发展为重型肝炎吗?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