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乙肝乙肝治疗用药 → 抗病毒与调节免疫双管齐下治乙肝举报

抗病毒与调节免疫双管齐下治乙肝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8       浏览: 10133次

近日,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首次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Exploring the Frontiers,探索新领域”。全球5000多位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策略。

与会专家指出,治疗慢性乙肝不但要有效抑制病毒,还要改善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在有限的治疗时间内,使病情获得长期、稳定的改善。对e抗原阳性患者而言,免疫功能改善的标志就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因此,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e抗原的监测。

治疗乙肝:抗病毒与调节免疫需双管齐下

慢性乙肝的进程就是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较量的过程。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张鸿飞教授形象地指出,治疗乙肝需要双管齐下,通俗地讲就是,一方面要“去邪”,即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另一方面要“扶正”,即通过免疫调节改善机体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近年来,免疫调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大医生认识到,要在抗病毒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争取改善病人的免疫力。

通过有限疗程停药,先要实现双达标

“有限疗程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帮助患者实现停药,而且停药后病毒仍旧受到持续抑制、病情不会反复。” 张鸿飞教授指出,“如果选择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病人完全不必终身服药。”

要想最终实现停药,免疫功能的恢复是前提。张鸿飞教授指出,因此要想实现有限疗程,抗病毒药物不仅要能有效抑制病毒,还要具有免疫调节的效果,“既能去邪,又能扶正”。具体到e抗原阳性患者,要想知道治疗是否有效,需要查两个指标,即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前者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是否活跃,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DNA表明病毒复制已被较好地抑制,后者目前被许多临床医生视为免疫功能的“风向标”,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出现e抗体)是e抗原阳性病人免疫力恢复的重要标志。“只有乙肝病毒DNA呈阴性,随后实现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我们的治疗才算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个治疗目标,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双达标’,‘双达标’是实现有限疗程的前提。”

为此,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应该选择既能强效抑制病毒、又能提高e抗原转换率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试验显示,在乙肝病毒 DNA抑制率方面,核苷(酸)类似物高于干扰素,其中以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较高。在e抗原血清学转换方面,则干扰素更有优势,而核苷(酸)类似物中只有替比夫定在e抗原转换方面的表现与干扰素接近。APASL 2010年发布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比夫定治疗4年,患者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54%;而对于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乙肝病毒 DNA检测不到的患者,4年的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更可高达66%,所以对于实现有限疗程的治疗策略而言,替比夫定是目前最有优势的药物。

e抗原监测更重要

除了选择适当的药物之外,治疗效果的保证还需要密切监测临床指标。通过定期监测,可以评估及预测疗效、并及时识别不良反应。张鸿飞介绍道,治疗24周监测乙肝病毒DNA的意义已得到广大医生的认可,本届大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显示,监测e抗原水平比监测DNA更有价值。大会发布了在替比夫定治疗期间e抗原水平的持续下降,且基线和24周e抗原水平可以预测1年的疗效的报告,此研究将为医生在临床上预测患者远期疗效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未来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2~3千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

标签:抗病毒  病毒  调节  免疫  双管齐下  乙肝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