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漏诊率高达七成!
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急速上升,2010年丙肝报告发病人数约15万,是2003年的7倍多,比2009年增长15%。
专家指出:丙肝漏诊率高达90%,高危人群应主动到医院做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认知低、隐匿性强 导致丙肝漏诊率高
危害极大的丙肝漏诊率高达90%,彭雁忠解释,一部分是由于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非常低;另外,丙肝病毒的隐匿性极强,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且无明显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感染初期到中期难以察觉身体的异样,等发现时往往已进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丙肝像“隐形定时炸弹”,且尚无疫苗预防,一旦感染仅有20%的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因而高危人群应主动到医院做丙肝病毒抗体检测。
凡曾接受过输血,共用过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或者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均属于丙肝高危人群。
正规治疗七成患者可治愈
丙肝凶险,但只需要抽取1毫升血即可筛查是否已感染丙肝病毒。一旦确诊,患者不必恐慌,按照正规治疗方式,七八成病人可以获得治愈,有些类型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达95.5%。
根据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目前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大部分患者可以实现治愈。因而,丙肝并不可怕,早查早治、坚持规范治疗是击溃丙肝的制胜步骤。
对此,提醒广大市民,高危人群应该赶紧进行丙肝检查。而我市已将慢性丙肝纳入大病医保范围,在门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患者,使用一年的疗程费用大约5万多元,医保最多可报销近4万元。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初患丙肝的危害有哪些?丙肝被大家称之为隐形杀手7795
- 02. 丙肝患者被感染的原因11901
- 03. 慢性丙肝症状有哪些8101
- 04. 丙肝也会玩“躲猫猫”?12302
- 05. 丙肝9大高危人群务必进行丙肝病毒感染筛查11189
- 06. 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 常见外在症状有六点13451
热门阅读
- 01. 肝血管瘤患者常见的病因
- 02. 乙肝病人不宜房事过度
- 03. 警惕!酒精肝损伤不容小瞧
- 04. 早打乙肝疫苗,宝宝乙肝可防
- 05. 抽烟者多吃萝卜青菜护肝?坏习惯让你患上肝病
- 06. 患上乙肝大三阳早期症状有哪些
- 07. 肝病护理的三要素
- 08. 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食以平淡为主
- 09. 什么是海王?海王是什么意思梗,网络流行词海王介绍
- 10. 肝炎患者在出院后该怎么护理呢
图片推荐
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
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乙肝五项是每年体检必做的一项检查,那么做乙肝检查前应注意什么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1、乙肝五项检查前要空腹,虽然乙肝五项检查与肝功能检查具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空腹饮食上没有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因临床很多人都对癌症不是很了解,总认为癌症是不可能治愈的,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那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呢?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呢? 癌症是不治之症吗?肝病医院专家表示: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右肝血管瘤
右肝血管瘤——肝脏的良性肿瘤,发展缓慢,一般肝血管瘤瘤体本身不发生癌变,且愈后良好。 右肝血管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呈单发性,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右肝血管瘤——多
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 有肝损伤风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存在两重性,它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偏性和毒副作用。而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通报了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的肝损伤风险。这一消息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注意,毕竟,何首
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
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防止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那么正常人每日饮酒多少才不会损害肝脏?我们来了解一下
乙肝治疗没效果怎么办?
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其病程较长,且久治不愈,易反复发作,因此,很多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放弃了治疗,反而加速病情的发展,导致病情的恶化。那么,乙肝治疗没效果怎么办?肝病医院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www红色一片在线观看完整版大全-.www红色一片高清无删减免费观看完整版午夜福利大全
.www红色一片能够让你实现艾草仙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是年轻人手机在线观看高清福利大片的必备神器。.www红色一片里面还有二十岁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哦,简直就是你的私人影院,想看什么午夜福利高清影视,只
全球55%的肝癌患者在中国!
肝脏与心脏一样,是支撑生命大厦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也是人们一直把心肝并称谓之宝贝的原因。 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癌也是排名前列的三大癌种之一。肝癌与其他所有癌症一样,整个发病过程通常都是缓慢的,因此,预防